下列观点分别出自中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思想家。四个选项中的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孟子 | B.董仲舒、荀子、黄宗羲、孟子 |
C.孟子、董仲舒、荀子、黄宗羲 | D.董仲舒、孟子、荀子、黄宗羲 |
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
A.明代商人地位提高 |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
《陆游集》:“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 )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
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 |
C.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
D.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 |
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 B.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
C.戏剧发展推动奢侈风气 |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 B.分封制恢复 |
C.均田制受到破坏 | D.“市”突破空间限制 |
“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
C.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出现著名的商帮 |
D.坊市格局明确,官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