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
|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
|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 B.反映了全面抗战路线 |
| 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 D.取得了百团大战胜利 |
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着重解决的问题是
| A.组织路线问题 | B.军事路线问题 |
| C.思想路线问题 | D.革命纲领问题 |
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①封建制度的结束②共和观念的深入③民主平等的趋势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某老师在教授《辛亥革命》一课时提出一个问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是中美历史上的里程碑,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选项,你会选择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B.都给予封建制度沉重打击 |
| C.都规定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 D.都使本国实现了独立自主 |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