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小车必由路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这说明 ①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是车辆行人一概左行 ②十字路口要慢行成为基本准则之一 ③上海租界内的交通流量日渐增大 ④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
| A.毛泽东认真思考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
| B.达尔文实地考察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
| C.孔子首创私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 |
| D.亚里士多德一生实践“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 |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一位资本家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的。我还准备多开几家,那不是罪更大了吗?”刘少奇回答:“你开的厂是有剥削,你用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厂,将来交给国家……这样的剥削是有功的。”刘少奇的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剥削有功论”,被极大歪曲和非议。刘少奇的回答体现了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 )
| A.放任 | B.保护 | C.赎买 | D.监管 |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 B.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 |
| 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 |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
|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 B.科学精神高涨 |
|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 D.人文精神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