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
B.世界呈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 |
C.欧洲联盟成立,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
D.美苏争霸受挫,美国急需调整对欧政策 |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第三世界的崛起 |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 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 |
美国在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时,提出“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说明它建立该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 B.武装侵略东南亚国家 |
C.遏制共产主义 | D.支援东南亚国家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