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时,提出“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说明它建立该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 B.武装侵略东南亚国家 |
| C.遏制共产主义 | D.支援东南亚国家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
|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白寿彝先生在论述明代空疏学风流弊时说:“明初的文化高压政策和官方提倡的抄袭成书的办法,都跟这种学风有关”。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与白寿彝观点二致的是
| A.李贽 | B.黄宗曦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B.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 C.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D.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宦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君为臣纲 | B.天人感应 | C.君权神授 | D.君臣共主 |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人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
| A.淡化了哥伦市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
|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
|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
|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