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完成后面的两道题: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①对这首词的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草薰风暖摇征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了漫长旅途。
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离愁。
C、“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太高了,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别登楼凭栏呀。
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
②关于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
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
C、下阙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的淋漓尽致。
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宁诗,然后回答问题。
祭常山回小猎
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谳,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释:①诗作于密州知州任上。是年十月,诗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来路上和同官在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举行了一次习射会猎。②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③西凉薄: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④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⑴此诗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⑵诗人在颔联剪取两个猎射场面进行精细描写,请从炼字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
答:

⑵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答:

⑶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分)
答: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⑴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
⑵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间题。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
刘克庄
纤云扫迹,万项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风豪放,多感慨时事之作。
①词人是如何描绘太空、月宫景象的?
②这首词的末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夜泊闻雁
黄景仁
独夜沙头泊,依人雁几行。
匆匆玉关至,随我至衡阳。
汝到衡阳落,关山我更长。
凄然对江水,霜月不胜凉。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此诗写于1769年,赴湖南道中作。
13.“雁”是诗中出现的重要意象,作者为何要刻意选取这个意象呢?请简要分析。
答:
14.诗中的哪个词语,直接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情绪?试做简要分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