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汉语中,“鼎”被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古代学者甲认为,要把握“理”,需要“格物致知”;学者乙则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只要内心反省就能体会。学者乙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

A.秦朝 B.汉初 C.宋代 D.民国

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一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明清出现进步思潮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专制皇权的加强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