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莽曰:“古者,设庐井八家,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制于民臣,颛(注:音专,愚昧)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书》曰‘予则奴戮女’,唯不用命者,然后被此辜矣。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注:疲惫衰弱)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余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摘自《汉书王莽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和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两幅图中的两类战船进行比较,并分析两者对世界市场及对中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三个新兴的社会现象是大城市的兴起。政府发起的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更容易获得外国的支助,外国人及其企业如银行、贸易公司和工厂也主要分布在这些港口和租借地。而且这些地方比较安全、外资集中,使得中国商人都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他们往往在外国人或中国企业家的工厂里聊以度日,越来越多的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和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城市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成长,勾勒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城市化使工业化以前就已存在的社会问题更为激化。飞速发展的城市往往不具备城市基础设施,如卫生设施、水道网,甚至清扫街道的机构。众多的人住在穷困和拥挤不堪的地方,流行病极易蔓延。1844年,恩格斯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揭露了曼彻斯特穷人们可怕的生活条件。伦敦东区的简陋破屋是19世纪欧洲最贫穷的地方。面对这些苦难,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意味着宗教与现存社会秩序处于危险之中。他们有时甚至认为城市最适合于发动革命。从此“危险的阶级”使许多政府感到不安。
——摘自加亚尔等著《欧洲史》
材料三 1850年以后的65年……城市在西方继续发展。英国开始,好几个国家超过了50%的城市化水平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不过,城市政府在应对由于增长而形成的压力问题中强化了自己的权力。公共卫生设施改善了,而且在城市历史上,死亡率第一次降低到出生率以下。公园、博物馆、有效的食品与居住设施法规,以及更有效的警察力量等,都为城市生活增加了安全感和物质与文化条件。
——摘自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对城市化的态度,并予以分析。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通史》作者所指的“地区自治”到“全球统一”的含义是什么?引发这一冲突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
(2)从1500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导全球统一的核心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则在促进全球统一上独领风骚。请用史实说明二战后美国在主导全球统一中发挥的作用。
(3)20世纪上半期,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的冲突激烈,以致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有“半球化”。导致经济“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有论者说:“1834、1894、1954、2014,我们把中国这四个连起来看,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命运轨迹将会看得更清楚。”1834—1894年是中国“天朝上国”梦彻底破灭的60年,1894—1954年是中华民族觉醒、追求民族独立的60年,1954—2014年则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60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模式”等“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材料二: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材料三: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同现在的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请回答:
(1)请用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中国人的“天朝上国”梦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
(3)1894—1954年,为追求民族独立,中华民族是如何奋斗的?(任意列举两个史实,4分)
(4)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关于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内容。为实现这一梦想,在1954—2014年(从1954年至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