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幽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力疲弊。普父迴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普沉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①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②,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③。
太宗入弭德超之谗,疑曹彬不轨,属普再相,为彬辨雪保证,事状明白。太宗叹曰:“朕听断不明,几误国事。”即曰窜逐德超,遇彬如旧。
祖吉守邵为奸利,事觉下狱,案劾,爰书④未具。郊礼将近,太宗疾其贪墨,遣中使谕旨执政曰:“郊赦可特勿贷祖吉。”普奏曰:“败官抵罪,宜正刑辟。然国家卜郊肆类,对越天地,告于神明,奈何以吉而隳陛下赦令哉?”太宗善其主,乃止。
籍田礼毕,太宗欲相吕蒙正,以其新进,藉普旧德为之表率,册拜太保兼侍中。帝谓之曰:“卿国之勋旧,朕所毗倚,古人耻其君不及尧、舜,卿其念哉。”普顿首谢。
[注] ①裀:(yīn)垫子。②忌克:对人妒忌刻薄。③俞允:专指帝王的许可。④爰书:
古代记录囚犯口供的文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日,大雪向夜向:接近。
B.即日窜逐德超,遇彬如旧遇:对待。
C.祖吉守郡为奸利,事觉下狱觉:省悟。
D.太宗疾其贪墨疾:痛恨。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普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   )
①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②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③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④属普再相,为彬辨雪保证,事状明白
⑤即日窜逐德超,遇彬如旧
⑥奈何以吉而隳下赦令哉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太祖经常着便装出访功臣之家。曾在风雪之夜亲临赵普家,食肉饮酒,亲如一家人。向赵普询问攻打太原之事,赵普详陈己见,正合太祖心意,于是龙颜大悦。
B.按照资历和政绩一些大臣应当升官。由于太宗压恶这些人而不予升迁。赵普出于公心,据理力争。皇帝进入内宫,赵普站立宫门,久久不肯离去,最终得到了皇帝的许可。
C.太宗听信弭德超的谗言,怀疑曹彬有不轨行为。赵普再度担任宰相之后,澄清了事情的真相。太宗终于悔悟,这表现了赵普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
D.祖吉任郡守做了坏事,事情败露之后被关进监狱。太宗对他贪污受贿耿耿于怀,下令郊赦中不宽恕祖吉。经赵普据理劝谏,太宗废除了这道诏令。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冯唐直言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主臣!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注释:尚食监:主管膳食的官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数:屡次
B.善赵将李齐善:善良
C.召唐让曰让:责备
D.独无间处乎间:私下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唐以孝著/夫以秦王之威
B.战于钜鹿下/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C.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风之积也不厚
D.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翻译画线的句子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释之论法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①,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注释:①县人来:长安县人。跸,止行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更:改变
B.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倾:偏失
C.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案:案件
D.欲致之族族:灭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上使立诛之则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C.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文帝与太后言之/填然鼓之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
答:
B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ní,幼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遗:送
B.其御曰御:马车夫
C.曩将罪之曩:现在
D.巧诈不如拙诚诚:诚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乐羊以我之故/但以刘日薄西山
B.余弗忍而与其母/远人不服而来之
C.其母随之而啼/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D.复召以为其子傅/知其不可而为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及宋平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古
注释:申犀:申舟;楚国大大,名无畏,字子舟,申犀是他的儿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师将去宋去:离开
B.筑室,反耕者反:使……返回
C.寡君使元以病告病:生病
D.尔无我虞虞:欺骗

翻译画线的句子
A.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答:
B.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人费无忌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於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①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③将以方城②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 “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注释:①城父:楚北境之邑②连尹:楚国官名,这里指伍奢,子胥之父。③方城:楚之险阻要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害太子建,欲去之害:嫉恨
B.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僻:偏僻
C.居一年,乃恶之曰恶:诬陷
D.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集:聚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妻事怨/不赂者以赂者丧
B.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
答:
B.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