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发生了由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境外策划煸动,境内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起事件共造成197人死亡,1803人受伤。“7.5”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和武警部队,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很快控制了乌鲁木齐的局势,逐步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国家政权性质、本质、特点及坚持专政职能必要性
材料二: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不传谣、不信谣、不受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活动,坚决同不法分子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上述要求的理论依据。
看以下几则广告:
有一则冰箱的广告称“家家冰箱都制冷,惟有××冰箱最省电”。
一则洗衣粉广告称“一般洗衣粉去污力差,主要是因为不溶于水,而××牌洗衣粉能够最大限度溶于水,所以去污力特别强。”
一例保健品广告称:人脑需要一种特殊物质,如果缺乏这种物质就不够聪明,只有××牌保健品含有这种物质,若想聪明并考上大学,就需要服用该保健品。
根据经济伦理知识回答:
(1)上述广告发布企业是如何参与市场竞争的?
(2)你是如何评价这种竞争方式的?
2008年10月11日,美国俄亥俄州伍斯特市一名56岁妇人为女儿代孕生下三胞胎。“我觉得自己不会(替女儿)照顾3个孩子,因为我已经有了4个漂亮的女儿。对3个婴儿而言,我做母亲的时间已经过去,我现在是她们的外婆。”这位妇人说。
(1)这一事件显示了怎样的伦理难题?
(2)面对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下面对社会公德的几种看法:
观点一: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但会损害个人利益。
观点二:社会公德很重要,但它与我没有多大关系。
观点三:对熟悉的人,应该讲公德,对那些不认识的人没必要讲公德。
观点四:社会公德可有可无,讲不讲公德无所谓。
运用社会公德知识对上述观点作出评价。
为了认真落实教育局关于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通知,巩固和深化文明单位成果,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综合素质,形成人人讲道德、人人讲文明、人人讲诚信、人人懂礼貌、人人守纪律的良好校园氛围,为新中国的60岁华诞献礼,某中学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加强公民道德,塑造诚信人生,构建和谐校园,争做文明公民”为主题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1)在学校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的必要性是什么?
(2)如果你也参与了活动方案的制定,请你策划若干活动项目。(不少于两个)
材料一:天气偏暖困扰着地球上众多生命:北极熊因为冰面融化正面临生存威胁;北欧动物园里的狗熊不得不在人工降温的帮助下冬眠。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高温、热浪、台风、强降水等极端天气现象的频繁发生,使地球物种加速消亡。人类已处在十字路口。
材料二:中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规定了“十一五”时期节能减排的目标。个别发达国家以维护自己国家经济发展利益为理由,宣布不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
(1)材料一中的全球气候变暖反映的是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特点?
(2)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评价个别发达国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