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山水十二景)(南宋·夏圭),它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国家分裂,战乱频仍 | B.盛世经济的繁荣 |
C.“三教合一”的出现 | D.市民阶层的兴起 |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有好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时一时糊涂 |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
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
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道:“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西方化 |
1942年1月,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并发表宣言。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一次排列。这一历史事件()
①是国际关系分化的结果②消除了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矛盾
③反映了中国地位的提高④表明中国抗战得到了国际的承认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不能表明()
A.生产规模日益扩大 |
B.金融资本对扩大再生产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C.银行贷款是当时扩大生产的唯一途径 |
D.第二次科技革命对此起了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