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苏维埃俄国的一份报纸对该国实施的一项政策发表了社论,用了这样一个标题“道路已经指明,我们循着方向正确前行”。该政策最有可能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 D.“农业集体化”方针 |
从下表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有 ( )
| 项目 |
私人企业 |
官办企业 |
外商企业 |
| 企业数量(家) |
300 |
315 |
1931 |
| 企业资本(万元) |
729 |
1753 |
9782 |
①资金少 ②规模小 ③技术力量薄弱 ④受官办和外商企业挤压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摸钱。”上述评价中“江浙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
| A.江浙是近代中国财阀的聚集地 |
| B.江浙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 C.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
|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
《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
|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提倡工商皆本 |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有一种观点认为:女性是汉代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但“女性的劳动成果却被想当然的排除在经济学家的价值计算之外”。对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经济长期存在 | B.纺织业是农业的补充 |
| C.男尊女卑思想盛行 | D.官营手工业垄断纺织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