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曾涌现出众多的思想家,而他们的思想主张或信念也是各有千秋,下列所举的
代表中,彼此几乎相反的是( )
| A.孔子与孟子 | B.伏尔泰与卢梭 |
| C.黄宗羲与韩非子 | D.康有为与洛克 |
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
| C.全国政协的成立 |
|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下图所示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与发展的里程碑之一。这项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 | B.1949年政协会议召开 |
| C.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 | D.2004年政协会议召开 |
1949年召开的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并通过《共同纲领》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 B.洛川会议 |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
下面对下图喻义的理解最确切的是()
| A.武昌起义后,袁世凯疯狂镇压革命党人 | B.袁世凯上后台,独裁专制,镇压革命 |
| C.袁世凯为了当皇帝,对革命人士进行大屠杀 | D.袁世凯以武力镇压了二次革命 |

人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工业的经济结构不合理 | B.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
| C.民族工业的社会环境没有根本变化 | D.军阀割据混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