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
| B.用干燥有色布条 |
|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 |
| D.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 |
【改编】常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 Fe(NO3)3溶液中:Mg2+、H+、SO42-、Cl- |
| B.0.1 mol·L-1 KClO溶液中:Na+、H+、Cl-、NO3- |
|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
| D.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NH4+、Cl-、I- |
分子式为C5H11Cl且含有两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 A.6 | B.5 | C.4 | D.3 |
【改编】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家庭用的“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同时混合使用,否则会发生中毒事故 |
| B.在牙膏中添入Na2PO3F、NaF能防治龋齿,当提供的氟离子浓度相等时,它们防治龋齿的作用是相同的 |
| C.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 D.白酒中混有少量塑化剂,少量饮用对人体无害,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 |
【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CO(g)的燃烧热ΔH=-283.0 kJ·mol-1,则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 |
| B.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
C.在稀溶液中, ,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 |
| D.由N2(g)+3H2(g)=2NH3(g) △H=-92.4 kJ·mol-1,可知将1 mol N2(g)和3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92.4 kJ |
N2和H2为反应物,以溶有A的稀盐酸为电解质溶液,可制造出既能提供电能,又能固氮的新型燃料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入N2的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N2 + 6e- + 8H+="=" 2NH4+ |
|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变大,故需要加入盐酸 |
| C.该电池外电路电流从通入H2的电极流向通入N2的电极 |
| D.通入H2的电极为负极,A为NH4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