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图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社会财富日益增加 |
B.工业化和城市化日益加快 |
C.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
D.英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
他说:“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几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余《文史通义》所为作也。”——《志隅·自序》。“他”还主张
A.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 | B.历史学家“三长”说 |
C.治史当“有资于治道” | D.进行一场“史界革命” |
下图是我国几个不同朝代的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下列选项与史实相符的是
A.图②中的皇权不如图①中的皇权尊崇 |
B.图③中的皇权比图②的皇权更加分散 |
C.图④所示朝代的政权由少数民族建立 |
D.图①②③④的排列顺序符合历史时序 |
以下各项中均有“中国”二字,其中指称范围与另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陈良产地,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 |
B.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礼记·王制》) |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国志·蜀书》) |
D.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中俄《尼布楚条约》) |
清代开国不久,即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以违旨立杀。”当时这种严酷的法律首先是针对
A.荷兰殖民者 | B.台湾郑成功势力 |
C.沙俄侵略势力 | D.葡萄牙殖民者 |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用反省内心的方式获得天理,与下列哪一观点的要义最接近
A.孟子的“人性本善” |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
C.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 D.王守仁的“致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