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记录了对玉米籽粒的处理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根据该实验可以推测( )
实验处理 |
将玉米籽粒浸泡一定时间,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 |
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煮熟,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 |
实验现象 |
胚细胞着色浅 |
胚细胞着色深 |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B.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 D.红墨水容易进出玉米细胞 |
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正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图1中的朱红眼基因与图2中的深红眼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
B.图1染色体上所呈现的基因一定都能在后代中全部表达 |
C.与图 1 相比,图 2 发生了基因突变 |
D.与图 1 相比,图 2 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
将单个脱氧核昔酸连接到脱氧核昔酸链上的酶是
A.DNA 连接酶 |
B.DNA 酶 |
C.DNA 解旋酶 |
D.DNA 聚合酶 |
如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A. | 图中表示4 条多太链正在合成 |
B. | 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
C. | 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肤链的翻译 |
D. | 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翻译出多条肽链 |
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
请回答: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 对基因控制。
(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 或 ;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5)紫花中的紫色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色素,但由于B基因表达的酶较少,紫色物质含量较低。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采用重组的Ti质粒转移一段DNA进入细胞并且整合到染色体上,以促进B基因在花瓣细胞中的表达,提高紫色物质含量。右图是一个已插入外源DNA片段的重组Ti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请填出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 ② ③
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
有氰 |
有产氰糖苷、无氰 |
无产氰苷、无氰 |
基因型 |
A_B_(A和B同时存在) |
A_bb(A存在,B不存在) |
aaB_或aabb(A不存在) |
(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那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 ,或者是 。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均表现为氰、高茎。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 。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