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共同原因是( )
A.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 |
B.振兴内政发展资本主义 |
C.打击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
D.实行君主立宪制 |
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 | B.最早的成文法 |
C.注重形式规则 | D.保护贵族利益 |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
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 |
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
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
【原创】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由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后,市场把世界各地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交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跟呈现出“越发激烈的融合趋势”。以下对这种“越发激烈的融合趋势”的认识和理解,解读不准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共同助推 |
B.世界经济共融,世界经济呈现平衡发展 |
C.“融合”的过程,伴随着机遇,更是挑战 |
D.此融合趋势,乃生产力发展之必然要求 |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
C.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 D.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