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世界某静风林区空气中CO2浓度(单位:ppm)时空分布及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据图判断:
1.该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30°N 122°W B.60°N 122°W C.30°N 32°W D.60°N 28°W
2.据上题判断该地的陆地自然景观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3.影响图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森林覆盖率 ②人口密度 ③空气中O2浓度
④昼夜差异 ⑤气温高低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读我国某城市供水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市处于的地形区最可能是
A.珠江三角洲 | B.华北平原 |
C.东北平原 | D.四川盆地 |
根据该市的供水结构,推测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地面沉降 | B.水土流失 |
C.土地荒漠化 | D.石质荒漠化 |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 B.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
C.①处为陆风 | D.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
有关某沿湖城市与洞庭湖间,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 B.城市规模扩大使湖陆风减弱 |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甲地井周边沙地范围扩大 |
B.乙地区绿洲正在萎缩可能是由于流水侵蚀造成的 |
C.生物多样性增加导致乙地草原面积缩小 |
D.甲地井周边形成沙地可能是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 B.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
C.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
人类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各种人造物质破坏了环境的自然性状,通过某些自然过程的积聚和放大,将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下列自然灾害主要不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是
A.“水华”现象 | B.“赤潮”现象 |
C.华北春旱 | D.土壤污染 |
赤潮暴发的根本条件是
A.水体富营养化 | 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
C.海域较封闭 | D.水温短时间内升高 |
不考虑岩性影响,在①②③④四处修建越岭的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应该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