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g2++2OH-![]() MgSO4+Ba(OH)2 ![]() |
B.Fe+Cu2+![]() Fe+Cu(OH)2 ![]() |
C.Ag++Cl-![]() AgNO3+HCl ![]() |
D.CO2+2OH-![]() ![]() |
CO2+Ca(OH)2CaCO3↓+H2O
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同周期,A、C的离子分别为A2-和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B>A>C
B. 原子半径:A>B>C
C. 离子半径:A2->C->B2+
D.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C>B
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 B.乙烯通入溴水中 |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 | 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种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到冷水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②将镁粉投入到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会慢慢褪色;③将镁粉投入到液溴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④向含有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下列关于镁粉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粉只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v(N2)正= v(NH3)逆 |
B.单位时间内3 mol H-H断键反应,同时2 mol N-H也断键反应 |
C.n(N2): n(H2):n(NH3) ="1" : 3 : 2 |
D.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
C、CO、CH4、C2H5OH是常用的燃料,它们每1mol分别完全燃烧生成CO2(g)及H2O(l)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393.5kJ、110.5 kJ、890.3 kJ、1366.8 kJ。相同质量的这4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A. C B. COC. CH4D. C2H5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