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本小题15分)已知一定条件下丙烯的浓HBr能发生如下反应:
CH3-CH=CH2 + H-Br CH3--CH3
化合物A和A’互为同分异构体,元素分析含溴58.4%(其它元素数据不全,下同)。A和A’有如下系列反应,其中气态物质B是烃,含碳85.7%;C’不发生类似图中C的系列转化;E为酸性物质,其中碳氢含量共为63.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结构简式:A              ,B:              
(2)写出下列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①B→A’ :                                          
②C→D:                                          
③D→E:                                           
(3)简述检验A中含有溴元素的实验方法: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      ;碱石灰的作用是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由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 
其理由是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          ,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         ,收集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证明氨气已收集满的操作是               。检验装置②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已知: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为探究如何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某活动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活动小组同学利用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
①根据反应原理他们选用了相同的装置    (填“图1”或“图2”)分别制取NO2和O2
②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时,MnO2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收集NO2可采用的方法是 
(2)活动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准备:用气囊收集好纯净的O2;收集了一试管NO2;用干燥的烧瓶收集了一定比例的NO2和O2混合气体。
①为了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利用图3吸收气体时,用气囊通入O2与直接利用制气装置制取并通入O2相比,其优点是
 
②利用图4吸收气体时,其操作和现象为
 
③NO2、O2、H2O反应的产物为硝酸,反应中NO2和O2物质的量之比a∶b=    ;标准状况下,若图4中混合气体NO2和O2比例为a∶b,当混合气体全部被吸收时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CO2、NO2的反应。
(1)实验发现点燃的镁条能在CO2气体中继续燃烧,产生黑、白两种固体,请用化学反应解释该现象 
(2)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①装置A中的试剂是    
②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 
 
③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通入NO2
b.打开弹簧夹
c.点燃酒精灯
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综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

某学习小组进行浓硫酸对蔗糖的脱水实验,“在200 mL烧杯中放入20 g蔗糖(C12H22O11),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 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进行如下探究。
(1)观察现象:蔗糖先变黄,再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黑色物质,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按压此黑色物质时,感觉较硬,放在水中呈漂浮状态。
同学们由上述现象推测出下列结论: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④浓硫酸具有酸性;⑤黑色物质具有强吸附性,其中依据不充分的是    (填序号)。
(2)为了验证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态产物,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的A中最好选用图2中的装置      (填编号)。
②图1的B装置所装试剂是      ;D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 
E装置中发生的现象是 
③图1的A装置中使蔗糖先变黑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后体积膨胀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某学生进行实验时,发现D瓶品红不褪色,E装置中有气体逸出,F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推测F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