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3),书(4)遂(5)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9)答人简札(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书林纪事》)
注释:(1)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2)日:每天。 (3)率:标准。 (4)书:书法。 (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 (7)尝:曾经。 (8)苟且:敷衍了事,马虎。 (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 (11)少:稍微。(12)易:改换,更换。(13)厌:嫌麻烦而讨厌。(14)故:所以。(15)愈益:愈加,更加。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翻译下列句子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司马光《资治通鉴》)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史书?请再举出一部与之相同体例的史书。
选文中司马光提出什么观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于吕僧珍曰:“昔阮咸、颜延有二始①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后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绢千余匹,邃从容曰:“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以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略地至汝、颍间,所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淮叹曰:“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乃为四甄②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承业奔走,闭门不敢复出。在军疾笃,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忌。
②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军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邃十岁能属文属:写。 |
B.每战辄克克:战胜。 |
C.乃相率饷绢千余匹 饷:粮饷 |
D.魏所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据:占据。 |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致书于吕僧珍曰/ 乃相率饷绢千余匹 |
B.非其愿也/ 纳其二匹而已 |
C.邃以援绝拔还/乃为四甄以待之 |
D.昔阮咸、颜延有二始之叹/将吏惮之 |
将原文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2)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文中表明裴邃“沉深有思略”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述。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 《谏逐客书》)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对百姓的称呼,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百姓的哪些称呼?请写出两个。
选文中李斯针对秦王的什么做法提出了什么建议?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歧,求婚不成。贞观二年,将游清河,旅次朱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为议者,来日,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且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巾囊坐于阶上,向月简书。觇之,不识其字。固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字书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觌,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何得见?”固曰:“然则何出也?”曰:“幽冥之书。”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当来也。凡幽吏皆主生人之事,可不行其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耳。”固曰:“然则君何主?”曰:“天下之婚牍耳。”固喜曰:“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广后嗣。迩来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君妇适三岁耳。年十七,当入君门。”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家妪女耳。”固曰:“可见乎?”曰:“妪陈姓,常抱之来卖菜于是。能随我行,当示君。”及明,所期不至。老人卷书揭囊而行,固逐之,入米市。有眇妪抱三岁女来,敝陋亦甚。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固怒曰:“杀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当食大禄,因子而食邑,庸可杀乎?”老人遂隐。固磨一小刀,付其奴曰:“汝素干事,能为我杀彼女,赐汝万钱。”奴曰:“诺。”明日,袖刀入菜市中,于众中刺之而走,一市纷扰,奔走获免。问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间耳。”后来婚终不遂。
又十四年,以父荫,参相州君,刺史王泰俾摄司户掾,专鞫狱,以为能,因妻以女,可年十六七,容色华丽。固称惬之极。然其眉间常贴一花钿,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岁余,固逼问之,妻澘然曰:“妾郡守之犹子也,非其女也。畴昔父曾宰宋城,终其官。时妾在襁褓,母兄次殁。唯一庄在宋城南,与乳母陈氏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陈氏怜,不忍暂弃。三岁时,抱行市中,为狂贼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七八年间,叔从事卢龙,遂得在左右,以为女嫁君耳。”固曰:“陈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乃曰:“奇也。”因尽言之,相敬愈极。后生男鲲,为雁门太守,封太原郡太夫人。知阴骘之定,不可变也。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旅次朱城南店次:次序 |
B.觇之,不识其字觇:看,注视 |
C.当示君示:示意 |
D.袖刀入菜市中袖:衣袖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且往焉且焉置土石 |
B.然则何出也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
C.因 尽言之,相敬愈极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D.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广后嗣。迩来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
②三岁时,抱行市中,为狂贼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文中说“阴骘之定,不可变也”,哪些事件能体现其“不可变”?请简要概述。
【原创】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用斜线“/”给第①句话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都是刻苦求学的典型事例,请分别写出事例的主人公。
依据选文的内容,请简要介绍“连横合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