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是通过哪些形式完成其革命任务的?
英国:暴力形式: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掌握政治权力
法律形式: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成果。
(1)请按上述方式,再扼要回答三个事例
(2)纵观历史,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材料一:一个关于“巴黎和会”的课本剧中设计了五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多了,悠着点儿吧。
(1)材料一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 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 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
材料二:这幅漫画刊登在 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哪两方? 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借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材料二 2009年谁最红?小沈阳。“一夜成名是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媒介发达的综合产物。”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副教授迟毓凯这样认为。如今,互联网大行其道,一方面,造就了一批敢于追求成功、成名的“弄潮儿”,他们敢想敢秀,反映了社会进步带来的个体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够自发营造社会效应的网民,他们借“造浪”实现自我价值,间接满足心理期待。
材料三 春节联欢晚会所展示的节目内容作为一种讯息,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走向与趋势。2009年春晚造星意识的成熟也反映了现代商业社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植入式广告提高了春晚的商业价值,而这些都源自媒介自身存在的需求与压力。刘谦和小沈阳的走红,和春晚的商业化运作是分不开的……(春晚)本该是一场风格各异的饕餮盛宴,却成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重复节目。在一片唏嘘声中,春晚开始思索新道路。2009年刘谦和小沈阳为春晚增添了一丝时尚气息,展示了平民风采。
材料四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大多数人主张剪去辫子,谁要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求时髦”。
材料五 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昧,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全国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据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三,指出当今大众传播的媒介有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四、五,说明当时的中国人的社会习俗和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五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来,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力,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烈的战争。
——摘编自吴良健《世界危机·前言》
材料二俾斯麦运用全部权力和才能,旨在保证德国的连续优势和保持她的征服土地。他知道,与法国的争执是无法调和的。
——摘编自丘吉尔《世界危机》(又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一战是因为“恐怖事件”偶然导致,还是在“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推动下具有必然性的、相互角力的产物?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请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法德之间的争执是否真的“无法调和”?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