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妇女地位的变迁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监护法》对妇女经济事务进行终身监督……如果她们出现在其它诸如法庭等一般仅有男性出席的公共生活领域,就会引起在座男性的惊奇和不满……墓碑、罗马文学作品以及纪念性铭文都宣扬理想的妇女行为,这包括贞洁、节制和娴于织毛活之类的女红。
——《剑桥插图罗马史》
材料二 一般来说,其主要影响就是迫使女性走出家庭,进入新的工薪经济……工厂和有薪工作成为抚养孩子和家务劳动之外的又一选择……而后建立的公共学校也使妇女们受益匪浅。在那里,她们可以接受与男子们相同的教育。到20世纪初期,妇女已经赢得了选举的权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 1953年2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古罗马对妇女有哪些限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简述近代西方妇女地位改变的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妇女地位的提高出现什么新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 第1条 缔约各方应个别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区的规定得到遵守。
第2条 德国和比利时,同样德国和法国相互约定双方彼此不得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彼此不得诉诸战争。——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相互保证公约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上述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签订的背景是什么?(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历史文献的签订有何重要影响?(10分)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13年2月12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实现半岛无核化、防止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方的坚定立场。我们强烈敦促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不再采取可能恶化局势的行动。维护半岛及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六方会谈框架下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朝鲜第三次实施核
试验发表声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政府对朝鲜问题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10分)

材料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请回答: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12分)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8分)

材料一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发现。……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个,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达的有20多个(当时)。……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摘编自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3分)
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指日本倭寇)入掠”。《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滨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3分)
材料三 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沪地教堂林立,规模宏大……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8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请完成下表。(6分)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深圳、珠海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青岛、大连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活力
开辟沿海
经济开放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