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赵匡胤“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根据考古,东起日本,南到印尼,西到东非,甚至在非洲内陆的津巴布韦都有宋代瓷器的发现。……与宋代进行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个,其中宋代海舶直接到达的有20多个(当时)。……北宋初年,广州的市舶收入只是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2%,到了南宋初年占据了全国财政收入的20%……——摘编自梁俏《宋代海外贸易特点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3分)
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指日本倭寇)入掠”。《皇明祖训》记载,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滨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3分)
材料三 租界内康庄如砥,车驰,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沪地教堂林立,规模宏大……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8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请完成下表。(6分)
措施 |
典型代表 |
意义 |
① |
深圳、珠海 |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
② |
青岛、大连 |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活力 |
开辟沿海 经济开放区 |
③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 |
— |
④ |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
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
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三教是教学用书》(岳麓书社版)
材料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四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五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请结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
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使这一时
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版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均有较大发展,请列举一例说明?
(2)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说明宋代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分)(3)宋词、元曲,各举一位著名代表人物。
(4)这时期什么的出现,标志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5)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
画作品出现,请举一例说明。
近代中国就是一部列强入侵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历史。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
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
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
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
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
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
材料四 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农民起义频率频发生,但制度的稳定性却不受影响,在几千年
漫长的时间里,“治”多于“乱”,体现出制度的合理性。但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
它却无所适从,一乱逾百年,而且越乱越裂,直到现代化成为全民的共识之后,才大乱而
大治,为现代化创造了必备的环境。
——钱乘旦《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问题》
请回答:
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
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中的主要影响。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
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
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在面对现代文明的挑战之后,它却无所适从”的结果是什么(不
得照抄材料)?请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创造这个“必备的环境”所作的努力。
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
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旨意)于成汤”。 ——《尚书》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
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
射各一人。——《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
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
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
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
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
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4分)
材料五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
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
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试举例说
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
(5)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试诸壤土,
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3 300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
工冶铁。那么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到2 500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
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锄、凿和各种刀具,从而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业经
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产,国家设
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由所
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毯碧
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
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
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晚清以后,金龙四大王崇拜、
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来。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循规蹈
矩”向“糜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请回答:
⑴材料一的内容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
理由是什么?(6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手工业生产的特点。(6分)
⑶据材料三,分析运河航运对当地产生的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