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国家

国家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48%
52%
法国(1851年)
75%
25%
俄国(1851年)
93%
7%
美国(1851年)
87%
13%

 
材料四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
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后我们的咖啡、白糖
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工业革命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史无前例地提高了生产
率,不列颠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00年的15亿英镑、1865年的60亿英
镑。……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亚的橡胶、孟加拉的黄麻
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蒸蒸日上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被编入了生气勃勃、不断扩张
的全球经济之网。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16~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有哪两个流动趋,指出当时世界人口如迁
移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
(3)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状况?
(5)综上所述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经历了哪两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怎样的基
本特征?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4分)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4分)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4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政策调整?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调整的原因及其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如一些美国历史学家所指出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虽然在某些方面美国对苏联作了让步,但实际上美国有‘隐蔽的否决权……几乎所有拉美20多个国家政府一再在重要问题上跟着华盛顿投票,华盛顿运用它的多数席位便可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科屡次行使的否决权归于无效。当苏联果真否决了安理会(所拟采取)的一项行动之后,美国往往可以利用联合国大会这种可供选择的机构迫其就范。…(按:这一则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建立初期的情况。)
材料二(1950年9月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南朝鲜撤出……号召会员国对大韩民国给予一切必要的援助……安理会建立了一支联合国部队,要求美国委派一人为总司令,不久就有十九个国家在军事上作出了贡献。”
材料三“早在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却百般挑剔美国,它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联合国建立之初美国对它的影响如何,美国具备这种影响的背景是什么,当时联合国的作用如何。(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美国为什么要打着“联合国部队”的旗号?(4分)
(3)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的作用有何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认为应当对私人资本主义限制的太大太死,或者认为简直可以很快地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这也是完全错误的。”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材料二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第二步,将国家资本主义改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企业……但是公私合营企业今天仍然很少……因此,今后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一方面要积极引导。
——《关于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1979年1月,邓小平同工商界人士谈话时说:“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商也可以回来办工厂,……也可以搞全营。”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材料四
表格一 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项目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l
工业总产值
100%
o l


表格二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公有成分
非公有经济
40%
29%
7%
24%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人工商业的政策及采取的具体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私人工商业改造的政策。对比材料一,说明二者在本质上有何不同。(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什么基本政策?(2分)
(4)对比材料四中的表格一、二,说明表格二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指出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日:“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日:“……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太宗)因谓近臣日:“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
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回答:
(1)材料一中赵普的建议主要包括哪些方面?(2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期统治者集中军权的措施。(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治国方略,并分析其利弊。(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