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加热蒸干溶液并在300 ℃灼烧至固体质量不变。最终残留固体为纯净物的是
| A.在溴化钠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 |
| B.向漂白粉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 C.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 |
| D.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硫酸钠与氯化钡溶液 |
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5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氢原子的总数为0.6NA |
| B.5.6 g铁与0.1 mol氯气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2NA |
| C.50 mL 12 mol•L-1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加热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 NA |
| D.常温常压下,46g NO2 与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 + H2O 2H+ + Cl- + ClO— |
|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
| C.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 0Hˉ= HSO3- |
| D.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 3Fe+8H++2NO3-=3Fe3++2NO↑+4H2O |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Al3+,Cl-,Na+,HCO3-,SO42-
②使pH=11的溶液中:Na+,AlO2-,NO3-,S2-,SO32-
③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
④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中:Fe3+,MnO4-,Na+,SO42-
⑤酸性溶液中:Fe2+,Al3+,NO3-,I-
| A.①②④ | B.①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硫能形成分子晶体 | 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 |
C.次氯酸的电子式![]() ![]() |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6日宣布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利用烯烃的有机小分子在钯作用下合成大分子。1977年,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用锌原子将碳原子运送到钯原子上,实现“根岸反应”。两年后,日本科学家铃木章用硼元素取代锌,实现类似的效果,并且毒性更低,适宜规模化生产,这就是“铃木反应”。对以上涉及的元素及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是短周期元素 | B.硼酸是弱酸 | C.钯及化合物常作催化剂 | D.锌是主族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