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颜含
颜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含少有操行,以孝闻。含二亲既终,两兄继没,次嫂樊氏因疾失明,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必簪屦束带。由是著名。
本州辟,不就。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出补闿阳令。元帝初镇下邳,复命为参军。过江,以含为上虞令。转王国郎中、丞相东阁祭酒,出为东阳太守。东宫初建,含以儒素笃行补太子中庶子,迁黄门侍郎、本州大中正,历散骑常侍、大司农。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拜侍中,除吴郡太守。王导问含曰:“卿今莅名郡,政将何先?”答曰:“王师岁动,编户虚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国弊家丰,执事之忧。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数年之间,欲令户给人足。如其礼乐,俟之明宰。”含所历简而有恩,明而能断,然以威御下。导叹曰:“颜公在事,吴人敛手矣。”未之官,复为侍中。寻除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迁光禄勋,以年老逊位。成帝美其素行,就加右光禄大夫,门施行马,赐床帐被褥,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百僚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既而告人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思问佞于我,我有邪德乎?”人尝论少正卯、盗跖其恶孰深。或曰:“正卯虽奸,不至剖人弃膳,盗跖为甚。”含曰:“为恶彰露,人思加戮;隐伏之奸,非圣不诛。由此言之,少正为甚。”众咸服焉。郭璞尝遇含,欲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无劳蓍龟。”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惟与邓攸深交。或问江左群士优劣,答曰:“周伯仁之正,邓伯道之清,卞望之之节,余则吾不知也。”其雅重行实,抑绝浮伪如此。
致仕二十余年,年九十三卒。遗命素棺薄敛。谥曰靖。
(选自《晋书•孝友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含课励家人,尽心奉养课:督促
B.豫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豫:参与
C.成帝美其素行素:一向
D.敕太官四时致膳致:表达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颜含为人正直、不媚权贵的一组是       (   )
①每日自尝省药馔,察问息耗     ②且当征之势门,使反田桑
③敕太官四时致膳,固辞不受     ④鄙人老矣,不识时务
⑤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⑥含以其盛满,不许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颜含孝悌出名,在父母、两兄相继去世,他的二嫂又患病失明,为治疗嫂子的眼病,颜含亲自寻医尝药,悉心照顾,备受乡邻称赞。
B.颜含曾被委为吴郡太守,上任之后,他把游民从有钱人家征出,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和土地上去,不出几年,经济发展,户给人足。
C.颜含讨厌浮夸空谈,注重节俭,生前郑重留下遗嘱,要死后素棺薄殓,丧事从简,以实际行动抵制那种套棺厚葬、挥霍浪费的恶劣风气。
D.从颜含的一生看,他为人孝悌,由此得官,坚守仁义,为官清廉,从而表明“为人孝悌”也就能做到“忠”、“仁”等等为人的道德标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杨喜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 溃:突围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罪:过错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B.赤泉侯杨喜为骑将为击破沛公军
C.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理于晋
D.项王嗔目而叱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为了证明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将杀敌, 嗔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C.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翻译: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翻译:
(3)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张昭,字潜夫,本名昭远,避汉祖讳,止称昭。昭始七岁,能诵古乐府、咏史诗百余篇;未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 不己若也。后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经旨,不通今古,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余义商榷,乃授昭《荀纪》、《国志》等,后又尽得十三史,五七年间,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十代兴亡论》。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后唐庄宗入魏,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昭因至魏,携文数十轴谒兴唐尹张宪。宪家富文籍,每与昭燕语,讲论经史要事,恨相见之晚,即署府推官。同光初,奏授真秩,加监察御史里行。宪为北京留守,昭亦从至晋阳。庄宗及难,闻邺中兵士推戴明宗,宪部将符彦超合戍将应之。昭谓宪曰:“得无奉表劝进为自安之计乎?”宪曰:“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昭曰:“此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宪遂死之,时论重昭能成宪之节。
时有害昭者,昭曰:“明诚所至,期不再生,主辱臣亡,死而无悔。”众执以送彦超,彦超曰:“推官正人,无得害之。”又逼昭为榜安抚军民。事宁,以昭为北京留守推官,加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官,赐绯。天成三年,改安义军节度掌书记。
宋初,拜吏部尚书。乾德元年郊祀,昭为卤簿使,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礼毕,进封郑国公,与翰林承旨陶谷同掌选。谷尝诬奏事,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太祖不说,遂三拜章告老,以本官致仕,改封陈国公。开宝五年,卒,年七十九。
昭博通学术,书无不览,兼善天文、风角、太一、卜相、兵法、释老之说,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自唐、晋至宋,专笔削典章之任。岭南平,擒刘鋹,将献俘,莫能知其礼。时昭已致政,太祖遣近臣就其家问之,昭方卧病,口占以授使者。著《嘉善集》五十卷、《名臣事迹》五卷。(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二》)
〖注〗① 马、郑:马融、郑玄,皆为东汉著名经学家。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授昭《荀纪》、《国志》等授:传授
B.河朔游士,多自效军门效:效仿
C.众执以送彦超执:逮捕
D.专笔削典章之任削:修订

下列各项中,分别表现张昭“博通学术”和“性情忠直”的一项是()

A.①遍读《九经》,尽通其义②处乱世,躬耕负米以养亲
B.①若极谈王霸,经纬治乱,非史不可②主辱臣亡,死而无悔
C.①奏复宫阙、庙门、郊坛夜警晨严之制②苟靦颜求生,何面目见主于地下
D.①昭方卧病,口占以授使者②引昭为证,昭免冠抗论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少年时遍通诸经,因此也颇为自负,后受程生指点,又潜心研究史学。
B.张宪的部将符彦超拥戴明宗登基,张昭劝说张宪奉献表章保全自己,遭到了张宪的拒绝。
C.动乱中有人要谋害张昭,但符彦超敬重张昭的人品,没有伤害他,反而授予官职。
D.张昭历任数朝,多次参与典章制度的修订,博览群书,对礼仪风俗也非常熟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侪类中,缓步阔视,以为马、郑不己若也。
译文:
(2)我本书生,见知主上,位至保厘,乃布衣之极。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业已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冒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逾:到达
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妻:以……为妻
C.士卒罢于兵罢:通“疲”
D.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抗:对等。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未可以武服也。
  ②未可以仁义说也
  ③然恐陛下不能为。
  ④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⑤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⑥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出使匈奴,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建议伏兵制胜,显示了他不同凡俗的见识。
B.高祖不用刘敬之言而致败,后赦免刘敬,斩前使以示自责。
C.刘敬之所以劝高祖采用和亲的手段,是因为当时人心厌战,且冒顿兵精马壮,不能用武力战胜。
D.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2)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2分)

(3)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是
A仆所以留者事所以不成者
B今提一匕首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顷之 今太子迟之
D疑其有改悔吾其还也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
C 群臣侍殿上者
D 而报将军之仇者
下列对“易水诀别”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樊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也,世祖之舅。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资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外孙何氏兄弟争财,重耻之,以田二顷解其忿讼。县中称美。推为三老。年八十余终。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诸子从敕,竟不肯受。
宏少有志行。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赐女弟为宏妻,湖阳由是收系宏妻子,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湖阳军帅欲杀其妻子。会汉兵日盛,湖阳惶急,未敢杀之,遂得免脱。更始立,欲以宏为将,宏叩头辞曰:“书生不习兵事。”竟得免归。与宗家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时赤眉贼欲攻宏营,宏遣人持牛酒米谷,劳遗赤眉。赤眉长老先闻宏仁厚,皆称曰:“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宏为人谦柔畏慎,不求苟进。常戒其子曰:“富贵盈溢,未有能终者。天道恶满而好谦,前世贵戚皆明戒也。”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宏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辄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帝甚重之。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宏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愿还寿张①,食小乡亭。”帝悲伤其言,而竟不许。
(选自《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注】①寿张:光武帝即位后,封樊宏为寿张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比喻
B.向之笑者咸求假焉借
C.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并、合
D.宏为人谦柔畏惧,不求苟进苟且,随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素所假贷人间数百万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B.引兵而去,遂免寇难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C.责家闻者皆惭,争往偿之 陈胜者,阳城人也
D.令出譬伯升,宏因留不反  寿毕,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以下七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樊重父子品行的一组是
①世善农稼,好货殖②而赈瞻宗族,恩加乡闾③遗令焚削文契
④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⑤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时至乃起
⑥及病困,车驾临视,留宿,问其所欲言⑦愿还寿张,食小乡亭

A.①③⑦ B.③④⑥ C.②⑤⑦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樊宏深知水满则溢的道理,常以前车之鉴来告诫子弟,要谦恭谨慎,富而不骄,贵而不傲。
B.樊宏的志行体现在王莽末年,义军纷纷起事时能善待赤眉军,并能舍弃亲情,留在赤眉军中。
C.樊重的巨万家产是自己善于经营、上下的戳力合作得来的,他聚财而不吝财,乐善而好施,赈瞻宗族,解决纠纷,且不计回报。临死时烧了债务人所有的借据。
D.樊宏在重病中还担心子孙会为无功而享受大国的食邑所累,所以请求皇帝收回寿张,更换小乡亭作为子孙的食邑。皇帝终究没有答应。

翻译与断句。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樊君素善,且今见待如此,何心攻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
舟泊嘉鱼县,访李给事景鲁。……时刘、哱初平,倭报甚警,景鲁慷慨谈兵,因讯近日人才。余 曰 人 才 吾 不 能 知 第 有 一 切 喻 仙 鹤 能 为 台 榭 点 缀 光 景 然 决 不 能 耕 田 负 重 猫 能 护 衣 箧 鹰 隼 能 致 野 味 然 不 能 禁 其 食 腥 噉 膻 通 此 则 满 世 界 皆 人 才 矣 景 鲁 亟 赏 之。明日,游近城诸山,山石枯梗,山树森劲。水直行山下,无纤毫纡屈,大约俱类景鲁之为人。留二宿,始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