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
A.近日点、朔、大潮 |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
C.远日点、望、大潮 | D.近日点、满月、大潮 |
201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合该表(人口普查资料)完成19-20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结构最接近下图中的()
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针对这一问题合理措施为()
A.计划生育 |
B.鼓励生育 |
C.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
D.吸纳海外移民 |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频发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都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该图示意碳特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17—18题。图中()
A.①一②一③反映碳在大气罔、水圈、岩石圈循环过程 |
B.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
D.⑥环节在人类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
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大力开发水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
B.大规模地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
C.农村更多使用沼气来获得绿色能源 |
D.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 |
该图是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读图回答15-16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A.电子制造业 | B.服装制造业 | C.食品加工业 | D.黑色冶金业 |
该种产业从较为分散到集中分布,直接引起了我国()
A.北煤南运 | B.人口迁移 | C.西气东输 | D.南水北调 |
该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13-14题。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暧,降水减少 | B.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
C.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 D.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
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A.植树种草,抵御风沙 | B.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
C.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 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生态功能分区图”,回答11~12题。关于图中甲、乙、丙三个生态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区在三区域中水质最好 |
B.丙区城市有色冶金工业发达 |
C.甲区域的湖泊对乙区域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 |
D.乙区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 |
图中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与理由正确的是()
A.向北发展矿产资源丰富 | B.向南发展地形平坦开阔 |
C.向东发展海陆交通便利 | D.向西发展一气候温暖湿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