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购买力弱 |
B.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机器产品竞争 |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手工产品数量减少 |
D.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外流 |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
A.马歇尔计划实施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C.“新经济”(知识经济)出现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涉及戈氏( )
A.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
C.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评价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
1850—1914年和1950—197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B.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
C.科技革命推动发展 | D.美国扶植欧日经济 |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
B.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