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为地球上最古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由此便知中国的各省在历史上向来都是统一的,不是分裂的,不是不能统属的,而且统一之时就是治的,不统一之时就是乱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过去它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材料二 “统一南北,必以革命之道行之”;“这次革命政府提师北伐,便是要……扫除旧屋(砖)瓦渣滓垃圾之北洋军阀官僚,以建设新国家”;“文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对于和议之举并不反对”;“兄弟向来是主张和平统一的人……这次单骑到北京,就是以极诚恳的意思,去同全国人民谋和平统一”。
材料三 “中国人民最恶毒、最强大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者本着‘分而治之’的原则,豢养中国军阀,嗾使他们互相混战,各系军阀也只有依靠帝国主义才能生存”;“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回答:
⑴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国家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你如何理解(中国)“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
⑵据材料二,孙中山用和平方式争取国家统一的努力有哪两次?归纳当时中国政局变化的共同点。
⑶据材料三,对实现国家统一问题,孙中山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有何共同特点?孙中山逝世后,国共两党是怎样继承孙中山这一遗志的?其结果如何?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换的局面。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得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合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背《美苏冷战史话1945—14975》
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
另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
材料四: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存在本身又构成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实施这一行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它海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那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局的特点
(4)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请回答:
(1)古希腊是世界民主政治的摇篮。请概括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2)罗马人注重实际,崇尚秩序。在扩张征服和统治帝国的过程中,他们发展出体系宏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请分别写出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和最终完成的法律文献。
(3)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素有“议会之母”的称誉。在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
(4)美国独立后确立了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请概括美国和英国政治体制的相同点。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展到欧洲,历史上称其为“东学西渐”。后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开始出现“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相同点。
(2)比较“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不同点。
(3)通过上述比较,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法西斯主义给全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读下图并完成问题:

    图1 正在燃烧的德国国会大厦图2 讽刺德军开进莱
茵非军事区的漫画

    图3 军国主义化的日本少年图4 南京大屠杀中的一幕
(1)上图分别说明了法西斯主义的哪些特点?
(2)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给国际局势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3)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扼制、打击法西斯主义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有何启示?
(4)有人说:“法西斯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说明理由。

材料一:“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那一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材料四: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感情纽带”指什么?
(2)材料二的宪法条文坚持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三与材料一所强调的共同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强调这一原则的历史依据。
(4)材料四的宪法规定与“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何关系?材料四与材料二有何相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