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A、B、C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K2CO3、BaCl2、NaSO4。将它们分别与H2SO4作用,A产生白色沉淀,B产生无色气体,C中无明显现象。则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C是________。
滴定实验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定量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碱中和滴定——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
①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温度计、量筒、玻璃棒、烧杯。若要进行中和滴定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滴定过程中操作滴定管的图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③若在接近滴定终点时,用少量蒸馏水将锥形瓶内壁冲洗一下,再继续滴定至终点,则所测得NaOH溶液浓度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氧化还原滴定——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草酸(H2C2O4)溶液。
①课外小组里有位同学设计了下列两种滴定方式(夹持部分略去),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最后取得共识,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符号)。
②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③某次滴定时记录滴定前滴定管内液面读数为0.50mL,滴定后液面如下图,则此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
(1)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大烧杯、小烧杯、量筒、___________,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可用0.50mol•L-1HCl和0.55mol•L-1的NaOH溶液各50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室温低于10℃时进行,对实验结果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蕴藏在海底的“可燃冰”是高压下形成的外观象冰的甲烷水合物固体。甲烷气体燃烧和水汽化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 (g)+2O2 (g)=CO2 (g)+2H2O(g);△H=-802.3 kJ/mol,
H2O(l)=H2O(g);△H=+44 kJ/mol;
则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可用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制备无水三氯化铁,该化合物呈棕红色,易潮解,100℃左右时会升华。如图是两个学生设计的实验装置,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的产品收集装置不同,分别如装置Ⅰ和装置II所示。已知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H2O+Cl2↑
(1)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的反应开始前,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氯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II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分解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仪器已忽略)。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催化石蜡分解);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溴水。
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液体沸腾;
试管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闻到汽油的气味,往液体中滴加几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颜色褪去.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试管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C17H36C8H18+C9H18C8H18
C4H10+C4H8
丁烷可进一步裂解,除得到甲烷和乙烷外,还可以得到另两种有机物,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种有机物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反应.其可能结构为__________(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下同)
(3)写出试管③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4)试管②中的少量液体的组成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甲烷 ②乙烯 ③液态烷烃 ④液态烯烃.
为探究铁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i.NO+Fe(NO)SO4(棕色)
ii.KMnO4溶液可氧化吸收NO和NO2
iii.0.2mol∙L-1NaOH溶液可完全吸收NO、NO2混合气体中的NO2,而不吸收NO
实验Ⅰ用以下装置验证铁和过量12mol∙L-1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
(1)图1的A装置中加入硝酸前需加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通N2一段时间后,加入12mol∙L-1硝酸后看到A装置中产生红棕色气体,B装置中溶液变棕色。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请在图1装置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1的A装置和图2装置可测量反应产生的NO体积,实验操作如下
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往A装置中加入铁片后,再往分液漏斗加入12mol∙L-1的硝酸
c.通N2一段时间后关闭
d.向水槽中加入0.2 mol∙L-1NaOH溶液
e.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一定量12 mol∙L-1硝酸后,关闭活塞
f.将装满0.2 mol∙L-1NaOH溶液的量筒倒扣在水槽中
g.待反应装置恢复至室温时,读取数据
①操作的正确顺序是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②读取数据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对4mol∙L-1硝酸与过量铁反应的产物进行探究
反应过程中溶液中c(H+)和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随铁的消耗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4)据图推测HNO3在bc段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在ab段只产生单一的气体,则该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