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下:
试完成下列问题:
(1)34.969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453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3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48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关系是。
(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态。
(3)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放热或吸热)。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 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如图,在左试管中先加入2mL 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3mL浓硫酸,再加入2 mL乙酸,充分摇匀。在右试管中加入5mL饱和Na2CO3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左试管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右试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1)写出左试管中主要反应的方程式:;
(2)加入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 ________;
(3)饱和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右试管中所得乙酸乙酯和Na2CO3溶液的操作为(只填名称),所需主要仪器为。
(5)实验生成的乙酸乙酯,其密度比水,有气味。
Ⅰ.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Cu2+(aq) +2Ag(s)设计原电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____;
(2)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质溶液中Ag+向_________极移动。
Ⅱ.一定温度下在某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 +3B(g) ===2C(g),开始时,A的浓度为2 mol·L -1,B的浓度是4 mol·L-1,2 min后,A的浓度减少0.8 mol·L-1,则
(1)v(B) =___________,v(C) =____________。
(2)在2min末,C的浓度是____________,B的浓度是____________。
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都是短周期元素。已知A是一种金属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它跟酸反应后转化成的A+具有跟Ne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的质子数比A多2个,C的质子数比B多4个。根据以上条件,填空回答:
(1)C是元素(写元素名称),画出C原子结构示意图:。
(2)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周期,第族。
(3)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填“酸性”、“碱性”、“中性”)。
(4)A与C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5)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