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下列3种气体:①硫化氢②二氧化硫③汽油,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全部都是 |
在周期表主族元素中,甲元素与乙、丙、丁三元素相邻,甲、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丙的原子序数;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丙>乙>甲>丁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丙 |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丁>甲 |
D.乙和甲或乙和丁所能形成的化合物都是有毒物质 |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①碘升华②溴蒸气被木炭吸附③酒精溶于水④HCl气体溶于水
⑤冰融化⑥NH4Cl受热“升华” ⑦氢氧化钠熔化⑧(NH4)2SO4溶于水
A.①②④⑥⑦ | B.④⑥ | C.①④⑤⑧ | D.①②④⑤⑥⑦ |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 |
解释 |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42- |
D |
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
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
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①Na和H2O②NO2和H2O③Cl2和H2O④Na2O2和H2O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门捷列夫将元素按质量数递增,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
C.新制氯水或亚硫酸溶液显酸性,分别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D.CuO与浓HNO3的反应只体现出浓HNO3的酸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