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某个特定阶段,图中①②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

(1)病原体进入细胞②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2)MHC—Ⅱ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主要分布于人体某些细胞的表面,参与MHC—Ⅱ加工的细胞器有_________。
(3)图中a为引起免疫反应的        ,通过MHC—Ⅱ的作用,该物质暴露在细胞膜表面。
(4)某人进行肾脏移植手术10天后发生排斥反应,这是图中_________(填序号)细胞所起的作用。
(5)据报道,“中国一号”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结果显示疫苗“非常安全,效果非常好”,注射疫苗后人体获得__________免疫,以消灭可能入侵的HIV。
(6)右图曲线A表示病毒A进入人体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第8天,再次感染该病毒,图中表示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_____细胞的作用。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玉米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1)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期细胞进行分析得知该植株发生了突变,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变异。
(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作为父本与正常的窄叶进行测交。如果F1表现型为,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解释上述现象。

(3)若(2)中测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型组成如图二。从细胞水平分析出现该植株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而导致的。
(4)若(3)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生成含有1条9号染色体和含有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请据此写出植株B可育花粉的基因型

(1)在高温环境中,植物能通过释放脱落酸来促进休眠。下图表示一个验证脱落酸促进叶柄脱落的实验,1~4号是剪去叶片的叶柄,对1号做了如图所示的处理,应选择号作为对照组,处理是

(2)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验证这两种激素在大麦种子α-淀粉酶合成上存在拮抗作用(指一种物质的作用被另一种物质所阻抑的现象),步骤见以下图解。

①实验原理为:
②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结果记录表,并预测实验结果(在表格中用“高、中、低”来表示麦芽糖的相对含量)。

右图是测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广口瓶装有碳酸氢钠溶液以维持溶液中二氧化碳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某兴趣小组利用上述装置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准备了3套装置,在暗室中用等强度(小于光饱和点)的绿光、蓝光、红光的灯源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 3号装置,30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mL)。实验结果如下表:

(1)用这一方法测量得到的为光合作用速率。由于各组呼吸速率相同,故单位时间内收集的水量可作为光合速率的指标。
(2)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强度相同,故成为实验结果不同的限制因素。请比较3组叶绿体中ATP和NADPH浓度大小关系(用组别编号比较)。
(3)本实验将3套装置放入暗室的目的是
(4)该实验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其中一处:
(5)下图为在红、绿、蓝三种光的不同光强度和光合速率的关系。请以上述实验结果为依据,可知曲线为蓝光。

(1)某大豆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①能量从植物传递到田鼠的效率是(保留一位小数点)%。
②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5只。该种群密度是只/hm2。若标记的部分田鼠能主动逃避陷阱,这样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对捕获的田鼠进行性比例调查,发现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其性比例(有利/不利)于种群增长。
③田鼠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除了流入下一级外,还有可能是和未利用。
(2)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④对于田鼠种群,猛禽属于性调节因素。
⑤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⑥猛禽除了捕鼠外也会捕食鼬,猛禽属于第营养级,请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5分)某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β-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表2;蚕豆病是只在X染色体上G6PD酶基因显性突变(用D表示)导致该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但女性携带者表现正常,请回答:

(1)β-基因突变可产生β+基因和β0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这体现了__________多样性。
(2)对家系部分成员的DNA用酶来获取β基因片段。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后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1和表2,推断II-8的基因型为(两对基因)。
(3)III-11个体的蚕豆病致病基因来自其亲本的___个体。
(4)若图中II-9已怀孕则M个体出现蚕豆病的概率是_______ _。为避免M遗传病的出生,应采取的产前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__。
(5)比较三种细胞内的X染色体数:正常人的受精卵II-9的体细胞II-9的次级卵母细胞(填“>”、“”、“<”、“”、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