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就节能减排等群众关心的在中南海举行座谈会,广泛邀请党外人士参加,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哥本哈根离我们很远,我们感受不到为人类的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现在的寒冬腊月却与几十年前的动辄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腊月不可同日而语。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计,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中学生。
请从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
材料一:2009年2月1日起,江苏省l3个省辖市同时启动家电下乡工程,对购买下乡家电产品的农民按最终销售价格的l3%给予财政补贴。下列图1为2008年我省某市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家电拥有情况,图2为补贴前后农村家电需求量预计变化情况。
材料二:江苏省是家电制造大省,企业众多,产能很大。当前,由于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内需不足,家电企业遇到极大困难。家电下乡对江苏家电制造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信息,并分析家电下乡对农民生活的积极影响。(8分)
(2)有人认为,占领农村市场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请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0分)
. “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今春最温暖、最感动的一句话!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庄严承诺,让人振奋和憧憬,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追求幸福与尊严,是人的崇高价值取向。党和政府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并针对当前客观实际的新问题,将“人民的尊严”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和落实,是国家发展的最高思想理念的新变化,也体现了新世纪在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之后的新期待、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材料一:温加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报告》强调,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活得更有尊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平等享有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材料二: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乡村居住形式发生了巨变:房屋由草木结构向砖瓦结构再向钢筋水泥结构发展;居民点由集中向分散发展,单家独院日益增多;室内家具由传统式向新式、现代组合式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
(1)结合材料一,请从政治常识角度谈谈你对“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用政治常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
材料:读“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十二五”规划编制流程图反映了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2)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国务院各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0年8月,山东省第三届文博会——2010中韩文化交流月在山东威海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扩大交流,深化合作,推动发展"。交流月期间,威海市先后组织了政府间高峰论坛、中韩书法美术摄影大展等22项公益与经营相结合的文化活动。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