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列强争做清政府的债主,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牟取高额利息和回扣 |
| B.扩大在华经济政治势力 |
| C.掠夺路矿权 |
| D.为本国剩余资本寻找市场 |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
|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
|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
|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
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 A.天赋人权 | B.三权分立 | C.人民主权 | D.自由并自律 |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宗教并没有因为科学的探索而消失。”他们一面从事着自然科学的研究,一面保持着对宗教的虔诚,……科学只能‘拯救’人的肉体,只有宗教才能拯救人的灵魂;科学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恶,只有宗教才能给人以善。”这段文字想说明()
| A.科学是在与宗教的斗争中发展的 |
| B.科学和信仰是可以和谐相融的 |
| C.宗教的作用大于科学 |
| D.科学和宗教其实是水火不融的 |
柏拉图曾经说过一句话:“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这种阐释蕴含的观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知识即美德 |
| C.认识你自己 | D.人人生而平等 |
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产生的根源在于( )
| A.他们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 B.明清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
| C.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 D.李贽反对君主专制的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