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列强争做清政府的债主,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牟取高额利息和回扣 |
B.扩大在华经济政治势力 |
C.掠夺路矿权 |
D.为本国剩余资本寻找市场 |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
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
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 B.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点刑狱司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A.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
B.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
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
汤因比说: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要防止帝国再次因为地方军阀的兴起而分裂,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他们在处理与富于进攻性的蛮族邻居的关系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汤因比所说的这一历史时期是
A.秦朝 | B.汉朝 | C.宋朝 | D.清朝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夏朝 | B.西周 | C.秦朝 | D.汉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