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两地间铺有通讯电缆,长为L,它是由两条并在一起彼此绝缘的均匀导线组成的,通常称为双线电缆,在一次事故中经检查断定是电缆上某处的绝缘保护层损坏,导致两导线之间漏电,相当于该处电缆的两导线之间接入一个电阻.检查人员经过下面的测量可以确定损坏的位置:(1)令B端双线断开,在A处测出双线两端的电阻RA;(2)A端双线断开,在B处测出双线两端的电阻RB;(3)在A端的双线间加一已知电压UA,在B端的双线间用内阻很大的电压表测量出两线间的电压UB.
试由以上测量结果确定损坏处的位置.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一个不到10 m2的光学平台上,在 35 fs(fs是一种时间单位,读作飞秒.1 fs=10—15 s )的超短瞬间内获得了15×1012 W的超强超短激光束.这一瞬时功率相当于全世界所有电网功率总量的数倍.据了解,自然界中类似的极端物理条件,只有在核爆中心、恒星内部以及黑洞边缘才能找到.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手段获得这种条件,意味着人类在激光研究领域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超强超快的境界.通过以上叙述,计算在这35 fs中所释放的激光能量是多少.
金属钠蒸气发出的黄光,频率是5.1×1014 Hz,它以45°的入射角由空气射入玻璃后,折射角是30°,那么它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和波长如何改变?改变了多少?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已知双缝间距离是0.2 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为80 cm.某单色光的干涉图样中第一条亮纹中央到第四条亮纹中央的距离为7.80 mm,据此求单色光的波长是多少.
要使某透镜能对在空气中波长为0.52 μm的黄绿光增透,至少要在镜面上涂厚度为多大的增透膜?(假定做这种膜的材料的折射率为1.3)
一般认为激光器发出的是频率为ν的“单色光”,实际上它的频率并不是真正单一的.激光频率ν是它的中心频率,它所包含的频率范围是Δν(也称频率宽度).如图所示,让单色光照射到薄膜表面a,一部分光从前表面反射回来去(这部分光称为甲光),其余的光进入薄膜内部,其中的一小部分光从薄膜后表面b反射回来,再从前表面折射出去(这部分光称为乙光),当甲、乙这两部分光相遇叠加而发生干涉,称为薄膜干涉.乙光与甲光相比,要在薄膜中多传播一小段时间Δt.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能观察到明显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是:Δt的最大值Δtm与Δν的乘积近似等于1,即只有满足Δtm·Δν≈1才会观察到明显稳定的干涉现象.已知某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的激光频率ν=4.32×1014 Hz,它的频率宽度Δν=8.0×109 Hz.让这束激光由空气斜射到折射率n=的液膜表面,入射光与液膜表面成45°角,如图所示.求:
(1)从O点射入薄膜中的光的传播速率;
(2)估算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下,能观察到明显稳定干涉现象的液膜的最大厚度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