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弱者的抵抗外强中干,必须模仿恶才得以自卫,这不能不说是弱者的悲哀。 |
B.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图画。 |
C.粤中造船厂始建于1953年,终止于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到壮大再到消亡的短暂的却可歌可泣的历程。 |
D.我很希望在这一问题上,在这一颗“基因原子弹”爆炸之前,通过我们的努力,建立国际性的合作,防患于未然,杜绝灾难发生。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职场人一旦发现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抱怨领导,不甘心付出太多的努力去工作,反而陷入“得过且过”的恶性循环之中。 |
B.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减少,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必杞人忧天,传承鲁迅精神的重任不全在教科书上,鲁迅的精神实质也不会因某些作品的隐退而消失。 |
C.每年高考前的半个月之内,是恐惧症孩子就诊的高峰期,有关专家建议家长多与孩子沟通、少对孩子施压,让孩子的心情迟缓下来。 |
D.老师要从细处着眼,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既有表扬又有批评,做到一碗水端平,使每个学生既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也能看到自身的缺点。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毋庸讳言,对中央政策阳奉阴为已经成为一些基层官员的通病。这些官员或者找各种借口推脱,夸大执行难度。一言以蔽之,总要打些折扣,而不是不折不扣地执行。 |
B.港媒曾如此评价邵逸夫的义举:他是香港地区的道德标竿。他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慈善事业之中,但从不怕别人说他沽名钓誉。 |
C.不少专业研究报告,很多都认为农产品价格变化并不是通胀的元凶,罪魁祸首应是过量的钞票发行,是通货膨胀带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致使农产品价格不菲。 |
D.国画中的仕女身材婀娜匀称,面容端庄清丽,举止间流露着女性文雅甜静之美,尤其她们怡情于亭台之间,身着修身的明服,更增强她们体姿的修长与典雅的风致。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漩涡(xuán)嗥叫(áo)打烊(yàng)一场大雨(chǎng) |
B.挟带(xié)胡诌(zhōu)叵测(pǒu)人头攒动(cuán) |
C.差生(chà)揩油(kāi)漂洗(piǎo)闷声不响(mēn) |
D.高挑(tiāo)弓弩(nǔ)辐辏(còu)徇情枉法(xùn) |
下列句子书写与课文内容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
B.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D.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之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下列对相关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前半部分写登高见闻,后半部分重在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景物,颔联着重描绘巫山落木、峡中江流的雄伟气象,颈联从时空两方面表现出诗人忧思的深广,尾联抒发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和备尝艰难潦倒之苦的无限悲凉之情。 |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诗人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就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 |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此句采用融情入景的写法,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凄清的画面,这幅画面又出现在特定时刻——“酒醒”之后,整个画面充满凄清的气氛。 |
D.《声声慢》的词眼是“伤心”,“伤心”的情感溢满全词的字里行间。全词七组叠词,把词人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仇怨孤苦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叠词连缀成句,读起来短促、轻细而凄清,形成了吞声饮气的音韵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