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六)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七)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二三)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 |
B.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就赶不上别人。 |
C.孟子认为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
D.孟子认为行事过程中处在两难的情况下要以知耻为行事标准,否则有损于义。 |
(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中耻的对象是什么,请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请结合全诗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怀吴中①
(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
答: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洞仙歌晁补之
泗州中秋作
青烟幂①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神京远,惟有蓝桥②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③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④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 ①幂,遮盖。②蓝桥,在陕西蓝田蓝溪上。③云母屏:云母做的屏风。④胡床:可折叠的绳床。这是一首赏月词,通篇写月却不见“月”字。请你从词中找出两处描写月的词语,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在赏月时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1.西京:长安。
2.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3.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4.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
5.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