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①者斩焉,篲帚②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蓁茸荟郁③,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翳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全唐文》)
[注]①筐篚(kuāng   fěi):竹制器物。 ②篲帚(huì zhōu):扫帚。
③蓁(běng)茸荟郁:草木杂乱茂盛。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本固,固以树德。本:根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假:借
C.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寻:不久 D.竹心空,空以体道体:体悟、体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居易以拔萃选及第以其有似于贤
B.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不终日而毕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关相国私第的竹子经历了关相国对它们爱护有加、后遭人任意砍伐、再后来作者精心扶植重焕生机又送给他人的遭遇。
B.作者写出这篇文章,其实是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便让居住在这里的后人和当时的用人者读到后有所启发、借鉴。
C.作者认为培养人才犹如养竹,人才虽然难得,可是爱惜和识拔人才的人更为难得。文章婉转曲折,流畅自然。
D.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外观,更在于竹子的自然性状所比附的人的品格情操的象征意义。本文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题(共10分)
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喻者,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者,独善之义也。故 览 仆 诗 知 仆 之 道 焉 其 余 杂 律 诗 或 诱 于 一 时 一 物 发 于 一 笑 一 吟 率 然 成 章 非 平 生 所 尚 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删改)
用斜线(/)给以上的文言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根据上文,写出白居易诗歌的三种类型。

上文中“兼济”“独善”二词源自何名句?它最早出自“四书”中的哪部典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太山贼叔孙无忌侵乱郡县,中郎将宗资讨之未服。公车特征规,拜太山太守;规到官,广设方略,寇贼悉平。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破之,斩首八百级。诸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
规出身数年,持节为将,拥众立功。还督乡里,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又恶绝宦官,不与交通,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规惧不免,上疏自讼曰:“云臣私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信如言者,前世尚遗匈奴以宫姬,镇乌孙以公主。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则良臣之才略,兵家之所贵,将有何罪,负义违者乎?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论曰:孔子称“其言之不怍,则其为之也难”。察皇甫规之言,其心不怍哉!夫其审己则干禄,见贤则委位。故干禄为不贪,而委位不求让;称己不疑伐,而让人无惧情。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贤不军事恤:忧虑,担忧
B.其钱货谢:谢绝,推辞
C.故禄不为贪干:求取,追求
D.称己不疑伐:夸耀,炫耀

下面句子中,分别表现皇甫规“有威望”、“讲操守”的一组是 ()(3分)

A.①羌人闻之,翕然反善②恶绝宦官,不与交通
B.①广设方略,寇贼悉平②上书荐如郎将张奂以自代
C.①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②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D.①相劝降者十余万②既无他私惠,而多所举奏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羌大举进攻安定城,皇甫规此时虽为平民百姓,却能大胆上书朝廷,陈述自己对边疆战事的看法,自此开启了他的戎马人生。
B.皇甫规调动西羌骑兵一起讨伐陇右,中途军中发生瘟疫,他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羌人营帐巡察看望将士,三军为之动容,敌人也为此派使请降。
C.在作者看来,皇甫规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能有立足之地,一是他能准确审视自己的才能,果敢地投身仕途,二是他看到更贤能的人,能不图虚名,主动让贤。
D.面对自己遭人诬陷的情形,皇甫规无所畏惧,上书皇帝,据理力争,摆明事实,为自己洗罪名,辩曲直。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凉州刺史、汉阳太守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

(2)于是中外并怨,遂共诬规货赂群羌;天子玺书诮让相属。

(3)故能功成于戎狄,身全于邦家也。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册”。(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依僧寺居 无从致书
B.安阳韩性闻而异负栋
C.暮归,亡牛 天之苍苍,正色耶
D.录弟子或异二者之,何哉?

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
(2)儿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粜,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怠  少:稍微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养浩“行义”和“直言”的一组是( )

A.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B.首毁淫祠三十余所
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
C.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D.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

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