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日:“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日:“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日:“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 轨 率 兵 绝 瓠 芦 河 攻 大 镇 七 重 城 破之 进 爵 为 子 及 兄 子 授 上 柱 国 者 三 人 州 党 荣 之 号 所 居 为 乐 城 乡 三 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日:“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1)把上面两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①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②无乃欲低头就之乎?
(2)用“/”为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
邻 家 耆 老 见 鸿 非 恒 人 乃 共 责 让 主 人 而 称 鸿 长 者 于 是 始 敬 异 焉 悉 还 其 豕 鸿 不 受 而 去 归 乡 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后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以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以身居作居作:作佣人 |
B.鸿并绝不娶并:全部 |
C.简斥数妇简:直接 |
D.今而见择,敢不请罪择:抛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鸿崇尚节操的一项是
①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②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
③鸿不受而去,归乡里④居庑下,为人赁舂
⑤七日而鸿不答⑥鸿潜闭著书十余篇
A.①③④ | B.①②⑥ | C.②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鸿曾在当时的最高学府中学习,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学成之后却因家境贫寒无法著述,只好在上林苑中放牧。 |
B.梁鸿为人正直耿介,他死后,人们都认为品性清高的他足以与坚守信念的要离媲美。 |
C.孟光貌丑而心慧,在刚嫁给梁鸿时用盛装丽服来试探梁鸿的品性,其实孟光早已有隐居的准备。 |
D.皋伯通发现佣工梁鸿之妻对丈夫十分敬重,因此断定梁鸿是一个非凡的人,于是安排他住在家里,使梁鸿得以闭门著书。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①。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②,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五谷蕃熟、穰穰③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壁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屣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香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注:①赘婿:战国、秦、汉时,家贫卖子与人为奴,三年不能赎还。主家以女子匹配之,称为赘婿。在当时是社会地位很低的人。 ②隐:隐语。不把本意直接说出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③穰穰:丰收的样子。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滑稽:形容口齿流利,圆转自如。 |
B.先生少之乎?少:意动用法,认为少 |
C.见道旁有禳田者禳田:收割庄稼 |
D.不过一斗径醉矣。径:就、即 |
全都体现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组是
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②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③楚闻之,夜引兵而去④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齐威王初即位的时候,沉迷酒色之中,朝政荒芜,百官没有谁敢劝谏。淳于髡用隐语劝说齐威王,于是齐威王振作起来,齐国也强大起来了。 |
B.楚国大举侵略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到赵国请求救兵,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千乘兵车。楚国听到消息后连夜撤了军。 |
C.齐威王同淳于髡谈喝酒的事情。淳于髡趁机委婉劝谏,齐威王称善,并停止通宵饮酒。 |
D.淳于髡出身低下,淫乐好饮,但他口齿流利圆转,能说善辩,最后被任命为接待诸侯的主客。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
王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也。其冬,予客过池,而属予记之。
君之治堂,易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辟而即之,则旧圃之胜,凉台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君于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
夫接于人无穷,而使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可以拘者,时也;其应无方,而不可以易者,理也。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然之理而循之,则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得于己,故谓之德。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然及其已得矣,则无思也;已化矣,则亦岂止于政哉!
今君来为是邦,施用素学,以修其政,既得以休其暇日,乃自以为不足,而思之于此。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故予为之书。
(选自曾巩《思政堂记》,有删节)
乙
(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选自《宋史·曾巩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属予记之属:请托 |
B.辟而即之即:走近 |
C.其应无方方:方法 |
D.安石声誉未振振:(引起)震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少与王安石游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
C.施用素学,以修其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D.乃自以为不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第①段文字简洁,内容丰富:点明了“思政堂”的由来、位置,并交代了写作的缘由。着意突出“思于此”三字,为后文议论铺垫。 |
B.甲文中第②段首句从“治此堂”说开去,末句的“则”字总结概括“思政堂”的本心,文意由“治堂”写到“治民”,题旨随之得以揭示。行文多神采颇耐读。 |
C.甲文中第③段归结于“思”与“行”的联系,笔触仍照应第一段的“思之于此”。争端虽纯然说理却不觉空泛,隐含着对王君“治堂”、“治民”的又一次肯定。 |
D.乙文中曾巩认为王安石虽然敢作敢为,但是难于改过:吕公著认为曾巩为人行义不如治理政事,治理政事不如做文章:因此两人不被朝廷重用。 |
下列选项中,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A.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
B.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
C.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
D.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
(1) 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
(2) 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6分)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共4分)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拜:拜见 |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
D.不尚艰难艰难:艰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权贵有嫌其出位移其粟于河内 |
B.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寡人之于国也 |
D.为游赏之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各4分,共8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