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
公姓陈氏,自颍川来,讳京。(大历元年)举进士,为太子正字、成阳尉、太常博士、秘书少监。自考功以来,凡四命为集贤学士。德宗登遐①,公病痼,舆曳就位,备哀敬之节,由是滋甚,遂以所居官致仕。贞元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终于安邑里妻党之室。无子。
大历中,公始来京师,中书常舍人衮,杨舍人炎读其文,惊以相视曰:“子云之徒也。”常以兄之子妻公,由是名闻。游太原,太原尹喜曰:“重客至矣。”授馆致饩,厚以泉布献焉。公曰:“非是为也,某尝为《北都赋》未就,愿即而就焉。其宫室城郭之大,河山之富,关闬之壮,与其土疆之所出,风欲之所安,王业之所兴,苟得闻而睹之足矣。若曰受大利,是以利来,盖异前志也。吾不能,敢辞。”遂逆大河,逾北山,仿佯而归。《赋》成,果传天下。为咸阳尉,留府廷,主文章,决大事。
泾人作难,公徒行以出,奔问官守。段忠烈之死,上议罢朝七日②。宰相曰:“不可,方居行宫,无以安天下。”公进曰:“是非宰相之言。天子褒大节,哀大臣,天下所以安也,况其特异者乎?”上用之。
巡狩所至,上行罪己之道焉,曰:“凡我执事之臣,无所任罪。予惟不谨于理而有是也。”将复前之为相者。公曰:“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③焉,德至厚也,而为相者复,是无以大警于后,且示天下。”率其党争之。上变于色,在列者成凶而退。公大呼曰:“赵需等勿退!”遂进而尽其辞焉。不果复。
初,礼部试士,有与亲戚者,则附于考功,莫不阴授其旨意而为进退者。及公则否,卓然有有司之道,不可犯也。
公有文章若干卷,深茂古老,慕司马相如、扬雄之辞,而其诂训多《尚书》《尔雅》之说,纪事朴实,不苟悦于人,世得以传其稿。
【注】①登遐:特指帝王之死。②建中四年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反,犯京师。戊申,德宗幸奉天。庚戌,朱此杀司农卿段秀实。③引慝:承认罪过。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馆致饩饩:食物 |
B.河山之富,关闬之壮闬:墙垣,城墙 |
C.将复前之为相者复:再 |
D.逾北山,仿佯而归仿佯:游荡不定,流连忘返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非是为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B.在列者咸凶而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C.厚以泉布献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D.常以兄之子妻公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德宗大历年间,陈京来到京师,中书舍人常衮、舍人杨炎读了他的文章后,惊讶地赞叹说:“是子云的徒弟。”常衮因此把哥哥孩子的女儿许配给他做妻子。 |
B.陈京曾经游太原,太原百姓非常高兴,他们对他进行了丰厚的馈赠。陈京表示,他不是为这而来的,主要是为了完成《北都赋》,因此没有接受礼物。而他的《北都赋》写成后,果然天下传扬。 |
C.忠烈公段秀实牺牲,皇上建议罢朝七天,宰相坚决反对。陈京严厉驳斥了宰相的说法,高度肯定了皇上的做法。最后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
D.陈京写有文章若干卷,其功力深厚,不同时俗。他的文章中多处指出了《尚书》《尔雅》中的错误。其文因记事朴实,不随便取悦于人,而得以世上流传。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曰受大利,是以利来,盖异前志也。
(2)天子褒大节,哀大臣,天下所以安也,况其特异者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入为度支郎中。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 全君臣之分。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辩罪问端,伏罪。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加御史中丞寻:不久 |
B.诣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 |
C.不与载协 协:合作 |
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悛:高兴 |
下列各组句子中,有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多与之金帛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
B.辅国识其意,然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C.称载于上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D.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臣以供养无主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
B.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
C.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
D.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
②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万夫雄打虎传
泾川有万姓字夫雄者,少负膂力,以拳勇称,初亦未尝事田猎也。一日,与夙所莫逆尔汝昆季范姓友,早行深山中。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范号曰:“万夫雄救我!救我!”万亦茫然不知所措,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经里许,震天一呼,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因挺击虎,中其项。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万乘势一再击之,虎毙矣。母虎暨虎子相寻至。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又奋鼓生平之勇,纵送格扑,而二虎复相继而毙于其手。
嗟乎!万夫雄一乡野鄙人耳,素不识《诗》《书》为何物,亦不识交道为何事,而仓卒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卒毙三虎以救其友,其义岂不甚伟?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余尝见世之聚首而处者,交同手足之亲,谊比金石之固,设有缓急,即蜂虿微毒,不致贻祸杀人,当其纷纷未定之时,虽夙昔周旋,密迩徒辈,靡不潜迹匿形,鸟飞云散,悄然而不一顾焉。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或云:“一夕沌而毙三虎,颇似不经,殆属乌有子虚之谈。”嗯!诚有之矣!家九宣从泾川来,为余述其事最奇。亦曾亲见其人,短小精悍。与之语,意气慷慨,须眉状貌,殊磊砢①不凡,飞扬跋扈,犹可想望其打虎时英风至今飒飒云。盖义愤所激,至勇生焉;即后亦不自知其何以至此也。从古忠孝节义,蹈水赴火,为人之所不能为,并为人之所不敢为,往往以蚩愚诚朴而得之。万夫雄有焉。
南村野史曰:余友苍略氏,闻其事而异之,太息曰:“士亦视所托身为贵耳!得交万夫雄,其人虽陷入虎口,猛虎不能害也.甚矣,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 磊砢:形容仪态豪放洒脱。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亦未尝事田猎也田:耕作 |
B.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搏:捕捉 |
C.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度:估计 |
D.仓卒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负:辜负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万夫雄“义愤所激,至勇生焉”的一组是()
①少负膂力,以拳勇称②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
③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④卒毙三虎以救其友
⑤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⑥人固不可无义烈男子以为之友哉
A.①③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朋友身陷虎口的危急情况,万夫雄一时也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勇敢地冲上前去,连毙三虎,使朋友虎口脱身。 |
B.作者对万夫雄救朋友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世人对手足之情、金石之谊的珍惜,同时也批判了那些不能急朋友之难的人。 |
C.作者讲到家九宣曾向他描述过万夫雄打虎的事迹,同时家九宣还与万夫雄有过直接接触,这有助于证实万夫雄打虎事迹的真实性。 |
D.从古到今,忠孝节义之人,赴汤蹈火,做别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常常因为愚拙朴实而能达得到,万夫雄就有这样的秉性。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
译:
( 2 )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3 分)
译: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3)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逊,字邵伯,魏兴人也。仕郡察孝廉,为吏部令史,转殿中将军,累迁上洛太守。私牛马在郡生驹犊者,秩满悉以付官,云是郡中所产也。
惠帝末,西南夷叛,宁州刺史李毅卒,城中百余人奉毅女固守经年。永嘉四年,治中①毛孟诣京师求刺史,不见省。孟固陈曰:“君亡亲丧,幽闭穷城,万里诉哀,不垂愍救。既惭包胥无哭秦之感,又愧梁妻无崩城之验②,存不若亡,乞赐臣死。”朝廷怜之,乃以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使于郡便之镇。
逊与孟俱行,道遇寇贼,逾年乃至。外逼李雄③,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逊披荒纠厉,收聚离散,专杖威刑,鞭挞殊俗。又诛豪右不奉法度者数十家。征伐诸夷,俘馘④千计,获马及牛羊数万余,于是莫不振服,威行宁土。又遣子澄奉表劝进于元帝,帝嘉之,累加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如故,赐爵褒中县公。逊以地势形便,上分牂柯为平夷郡,分硃提为南广郡,分建宁为夜郎郡,分永昌为梁水郡,又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事皆施行。
先是越巂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巂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后骧等又渡泸水寇宁州,逊使将军姚崇、爨琛距之,战于堂狼,大破骧等,崇追至泸水,透水死者千余人。崇以道远不敢渡水,逊以崇不穷追也,怒囚群帅,执崇,鞭之,怒甚,发上冲冠,冠为之裂,夜中卒。
逊在州十四年,州人复立逊中子坚行州府事。诏除坚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假节,谥逊曰壮。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注]①治中:官名,州刺史的属官。②既惭……,又愧……:这两句意思是,既惭愧没有申包胥哭秦廷的感受,又惭愧没有杞梁妻哭塌城墙的效验。③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的第一个皇帝。④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上洛太守迁:升职 |
B.朝廷怜之怜:怜爱 |
C.帝嘉之嘉:嘉奖 |
D.钊距之,战于温水距:抵御 |
王逊死后谥“壮”(威德刚武)。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逊威德刚武的一组是
①仕郡察孝廉②专杖威刑,鞭挞殊俗
③征伐诸夷,俘馘千计④莫不振服,威行宁土
⑤战于堂狼,大破骧等⑥怒囚群帅,执崇,鞭之
A.①③④ | B.①②⑤ | C.②⑤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逊在郡中为官时,家中的牛马生了牛犊马驹,他在任职期满后全都交给了官署。 |
B.宁州刺史李毅去世后,西南发生叛乱,毛孟到京城请求派刺史,却没有得到答复。 |
C.元帝即位后,王逊根据地理形势,重新调整了宁州地区行政区划,得到朝廷批准。 |
D.李骧袭扰宁州,姚崇率部抵御,大破李骧,姚崇却不肯乘胜追击,王逊因此愤怒而死。 |
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先 是 越 巂 太 守 李 钊 为 李 雄 所 执 自 蜀 逃 归 逊 复 以 钊 为 越 巂 太 守。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外逼李雄,内有夷寇,吏士散没,城邑丘墟。
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①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②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③,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④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负。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煮茗以饮守饮:饮茶 | B.必有深中其欲中:合乎 |
C.而变其所业哉业:从事 | D.不病人之不知病:担心,忧虑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朱碧潭为人所讥原因的一项是
①有发其志,遂学为诗②贫不自谋③徒涴墙户,曾不可食
④君不为怒,亦不变也。⑤然坐以匹夫交邦君⑥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③④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碧潭虽放浪形骸,不理会他人讥骂,但还是不能忘怀“区区之名”。 |
B.因为太守的礼遇,朱碧潭的诗开始被关注,但人们仍旧不看重他的诗。 |
C.作者对朱碧潭不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时对其痴迷于做诗表示理解。 |
D.太守之所以不计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礼待他,是因为爱惜他的诗才。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译:
(2)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都下为之大哗。道南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 |
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报:报告 |
C.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典:主持 |
D.杜门逾年杜:关闭 |
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
B.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
C.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
D.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
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 |
B.道南在历城、高苑发生怪异的事情后,建议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降下罪己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
C.道南敢于直谏,遇事有操守和主张,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联合攻击,他愤而请求免职。 |
翻译。
(1)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2)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