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试结合所学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题9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人说:“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办洋务之人,“大半因循懦玩,畏蜀如虎,而未见一士之谔谔。”结果是“仅袭皮毛”,“终不能一旦骤臻于自强。”这意味者,士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实现转化。而事实表明,此时的转化正存在着许多现实可能性,一些主张学习和吸收西学的官吏和传统士人,如王韬;洋务运动时期所办新式学堂的学生,如钟天纬;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如马建忠等就实现了这一转化。
——钱穆《晚学盲言》
(1)材料中“实现了这一转化”是指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现这一转化的原因。
材料二 1628年,议会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一是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但它引述了《大宪章》,来表明其内容是历史传统……要求变革的为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依据材料二,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妥协和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观点的?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之前,欧洲大部分受教育的人都认为,下一代人将会解决他们这一代人不能解决的一切问题。他们坚信,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到了1919年,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坟墓躺满尸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信奉的自由主义、议会政治、科学的胜利都显得很荒诞。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
——[美]菲利浦·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人为什么坚信“物质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在这篇文献中,属于杰弗逊自己的东西并不那么出色,而出色的东西并不是来自他。……它以华丽的措词宣称所有人“生来就是自由和独立的”。这份宣言认为人的权利包括“享有生命和以各种手段获取和占有财产及追求和获得幸福之自由”。宣言把这些权利与某种神意的、自然的和人民的根源结合在一起。
——[法]雅克·索雷《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
(1)据材料,指出“宣言”中“出色的东西”,并说明这些“出色的东西并不是来自他”的依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宣言”“把这些权利与某种神意的、自然的和人民的根源结合在一起”的意图,并据此说明“宣言”的历史地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1898年,(一系列)挫折激发了雄心勃勃但过早夭折的百日维新。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梁为“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化工业社会”而追求的核心。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康有为通过“重新解释……儒家思想”,为实现近代中国“巨变进行辩护”的原因。其做法与百日维新“过早夭折”有何内在联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00年以后,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工业技术和军事技术迅速进步。
而与此同时,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陷入了困境。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滞后于其人口增长的速度,因而导致了民众的叛乱……这些负面趋势带来的影响是,在19世纪,欧洲国家(和美国)在与亚洲和非洲的弱国打交道时,越来越多地使用武力和廉价商品。
并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而恰恰相反—是西方的崛起(依靠技术力量)和其他地区的衰落才使得欧洲强权得以在全世界不断扩张。
——[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
(1)据材料,分别说明导致欧洲崛起和亚洲国家衰落的最基本因素。并分析欧洲国家“使用武力和廉价商品”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不是殖民主义和武力征服导致了西方的崛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否恰当,为什么?由此可见,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所应坚持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