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看漫画《责问》回答问题。

责 问
(1)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2)在我国,一个人怎样才能适应社会?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2010年,美国奥巴马总统的医疗改革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但由于公共卫生属于各州的“保留权”,有过半的州对医改法案发起挑战,认为奥巴马的医改法案是对州主权史无前例的侵犯。2012年6月,美最高法院裁决奥巴马医改法案要求各州扩大医保补助范围的规定侵犯了各州权力。奥巴马表示,如果各州能够实现原定医改目标,各州可以在2014年起单独制定医改法案,并放弃执行联邦政府的计划。
2008年底,我国成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切实抓好组织落实、创新试点工作。到2013年底,我国已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世界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这离不开我国政府强大的组织优势。
阅读材料,请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国家结构形式的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医改境遇相差甚远的原因。
(2)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构划分职权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在我国深化医疗改革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节日送礼,送到交通大拥堵。也算是一件奇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举的一个例子,让人颇有感触。他说去年在北京开会,正赶上中秋节的前一天,是送礼高峰,他当时从东城到西城,堵在路上一个半小时。他坐在车里面就想到了一句话:“我们节日的内涵被偷换了。”
材料二:王岐山说,“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全社会共同努力,做民风转变的参与者、实践者”。其中的关键,还是拿出务实行动,给公权戴上紧箍咒,遏止“公款送礼”等腐败,给净化民风提供标杆。
材料三:今年以来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有传统味道。人们越来越追求老祖宗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那种古老的庆祝方式,越来越重视这几个节日蕴涵的价值观,越来越重视追求回归传统的心灵诠释。
(1)请简述“找回被偷换的节日内涵”的文化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怎样才能“找回被偷换的节日内涵”。

2014年,党和国家总揽全局、科学统筹,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某校高三年级政治学习小组以“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为题开展探究活动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
材料一新常态新亮点

注:2014年国民经济增长预期定在7.5%,万元GDP能耗目标下降3.9%以上.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党和国家为实现新常态下的发展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材料二:新常态新阶段
科学认识新常态。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客观经济规律作用的体现。辩证看待新常态,新常态面临多种挑战,更蕴含多种机遇,机遇大于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一是冷静理性,顺势而为,二是开拓创新,尽力而为。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将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改革开路,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把该给的政策给足,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
(2)分析材料二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方法论道理;并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政府如何适应新常态新阶段?

【原创】《苍穹之下》是一部时长超过103分钟,以讲述柴静本人进行雾霾调查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苍穹之下》这部纪录片是柴静通过现场演讲的这种方式将本该情节沉闷、节奏平缓纪录片变成了一场“故事会”。真人的演讲和视频、图片和动画交替和配合,让观众在观看时丝毫感觉不到无聊和沉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不应该是病毒、肿瘤和雾霾!
2015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201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也就此拉开。因此,各大网报通过论坛、微博、微信推出《如果我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大调查。在记者的采访中,也许是受《苍穹之下》的影响,被采访人员对环境污染问题都十分关注。
《苍穹之下》这部纪录片播出后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共鸣,其中有市民接受采访说,“看了柴静的《苍穹之下》,意识到我国环境污染、雾霾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不光影响人们健康,同时也影响我国的国际名声”。“现在大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上长,许多有识之士也提出不少的办法和举措,希望政府能倾听并采纳他们的一些意见,群策群力共同治理雾霾天气。”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2)有人认为,只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行使国家权力,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不应该是病毒、肿瘤和雾霾”,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向污染宣战提出应对之策。

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生态工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都江堰在工程设计上可谓是巧夺天工。引入都江堰的岷江水首先经过“鱼嘴”分流,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接下来由飞沙堰负责排沙 ,确保内江通畅;最后由宝瓶控制内江进水量。三个子工程统筹布局,融为一体,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了防洪灌溉的总体功能。
(1)结合材料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
材料二: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都江堰水文化,治水《三字经》是千百年来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都江堰工程按水势和地形特征,以杩槎截流导流、卵石护岸、竹笼盛石筑堤,功能显著。同时,治水《三字经》中强调“遵旧制、勿擅变”。“勿擅变”不是不变,而是要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人们在治水中总结出的用水经验和方法,指导着灌区人民正确运用都江堰水资源,使灌区工农业生产能够乘势利导,驱利避害。
(2)结合材料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人们在治理都江堰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