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节日送礼,送到交通大拥堵。也算是一件奇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举的一个例子,让人颇有感触。他说去年在北京开会,正赶上中秋节的前一天,是送礼高峰,他当时从东城到西城,堵在路上一个半小时。他坐在车里面就想到了一句话:“我们节日的内涵被偷换了。”
材料二:王岐山说,“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全社会共同努力,做民风转变的参与者、实践者”。其中的关键,还是拿出务实行动,给公权戴上紧箍咒,遏止“公款送礼”等腐败,给净化民风提供标杆。
材料三:今年以来的传统节日越来越有传统味道。人们越来越追求老祖宗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那种古老的庆祝方式,越来越重视这几个节日蕴涵的价值观,越来越重视追求回归传统的心灵诠释。
(1)请简述“找回被偷换的节日内涵”的文化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怎样才能“找回被偷换的节日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消耗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已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少碳排放的“低碳意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今,低碳生活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低碳救术已逐渐成为发展热点,低碳产业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低碳意识”被人们接受的必然性.
材料二2010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要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2)中国共产党广泛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是什么?
(3)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分析,中共中央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的原因。
材料一: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使我们的世界更加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主人在路上能够遥控家中的电器做家务;顾客在超市能够了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主要信息,假冒伪劣商品将无从遁形;农作物会“主动”发出该浇水、该施肥的各种信息……物联网还将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的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二:物联网已经上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层面,发展空间自然巨大。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期无论从标准制定还是产业应用上都在快速推进。在物联网被热捧的同时,业界也有质疑物联网的声音出现。联想集团研究院的专家认为,中国企业做传感网不是强项,物联网现在还在早期阶段。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物联网对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10分)
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老师给出了一张柱状图,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甲组同学对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甲同学问:“这张图是什么意思?”乙同学说:“我也不清楚,不过我查过资料,图中社会建设支出的内容包括教育、就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请你告诉他们图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并结合社会建设支出的具体内容。说明这些支出是如何对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某校高三(2)班学生组织探究性学习小组,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居民生活的变化。同学们走访了李某家,下表是所作的记录(节选)。
(1)透过以上记录,你发现李某家经济状况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
(2)请从经济制度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曾几何时,手机还是时尚的一种象征。今天,它已经成为甚至中小学生都拥有的普通的通讯工具。1990年,中国手机用户仅有18万户,截至2009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突破7亿户。面对这一巨大市场,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也蜂拥而上,我国出现了巨大的手机供应市场。手机经销商为争夺市场,大打价格战,使手机售价大幅下滑,我们熟悉的同种品牌的手机从几千元的价格降到了几百元。
(1)手机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10 分)
(2)手机生产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