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家发现:当一种毛毛虫咬食植物时,就会引发植物体细胞专一的产生一种挥发性物质(引诱剂),而这种物质会引诱胡蜂。于是飞来的胡蜂将卵产在毛毛虫体内,孵化的幼虫吃掉毛毛虫。但人工损伤或摘去叶子后植物就没有像虫咬伤那样的反应。据此,请回答:
(1)毛毛虫与所食植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的基本特征上看,植物对毛毛虫危害发生生理反应的现象属于___________;
(3)在上述现象中存在的能量流动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人工损伤或摘去叶子相比,只有受虫咬伤后的植物细胞才会产生引诱剂,试猜想发生这种反应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设计一个思路来证明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每空2分,共14分)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发现了一种遗传病,患者均不能存活至婚育年龄。右图是某个家族此遗传病的系谱,请回答:(1)由图推断,该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遗传病。
图中Ⅲ-4和Ⅲ-5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2)经调查,世界范围内每3500个男孩中会有一个此种遗传病患者,则该病在女性中出现的几率为。
Ⅱ.甲图为XY性别决定生物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II-1、II-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如甲图所示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由于染色体分裂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EEeXbD的精子,则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型是。
(2)假设一个甲图所示的精原细胞中的两个DNA,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所占的比例是。
(3)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遗传与性别有关吗?试举一例:(写出亲本即可,只写基因D、d)。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上图中的片段。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有纯合的抗病、有芒和纯合的感病、无芒品种,现用下图所示两种不同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无芒水稻新品种。请回答:(1)箭头“→”和“”所示有育种途径依次为____育种和____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依次是____和________,为快速的得到纯合的新品种应选择____育种,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2)图中A和B处理的人工手段依次为________和________。(3)在“”这条途径的培养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花粉植株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那么,该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该二倍体植株的花粉表现____(可育或不育),还有一部分花药壁细胞也能发育成为植株,其基因型为____。
(4)在“”这条途径的培养过程中,纯合二倍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所占的几率是____。在“→”这条途径的培养过程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所占的几率是____。
(5)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人类某一种遗传病的家系系谱。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成的个体。请据图回答:
(1)控制该病的基因是在____染色体____性基因。
(2)若用A和a表示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7号、11号个体的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___。
(3)6号是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9号是杂合子的几率是____。
(4)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是____。
(5)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如果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几率是____。
下图是某生物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细胞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物是杂合体,请写出该生物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
(2)若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该性状遗传时遵循遗传学的________定律。
(3)正常情况下,①位点的基因是____。
(4)若该图表示一个精子形成过程的某一时期,在只考虑B-b一对等位基因的情况下,如果有1000个这样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理论上,将产生含B基因的精子有____个。
(5)已知A基因中,G占全部碱基的26%,它在其中一条链中所占比例最大值是____。
(6)A基因的一条单链中,A+G/T+C=0.4,那么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____。
下表是人类红绿色盲病遗传的两种组合(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据表分析:
组合 |
亲代 |
子代表现型及数量比 |
||||
女性正常 |
女性正常(携带者) |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
男性色盲 |
||
一 |
?×? |
0 |
1 |
0 |
0 |
1 |
二 |
?×? |
0 |
1 |
1 |
1 |
1 |
(1)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染色体上的性遗传。红绿色盲对于正常色觉来讲是一种可遗传变异,它的根本来源是。
(2)第一组合中,父亲的表现型是,母亲的基因型是。
(3)请用遗传图解解释第二组合子代表现型和数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