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
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
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
如图1所示,U形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的试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会形成三色“彩虹”的现象,它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
A.蓝、紫、红 | B.红、蓝、紫 |
C.红、紫、蓝 | D.蓝、红、紫 |
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 |
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
D.浓硝酸比稀硝酸更容易氧化金属铜 |
设C+CO22CO (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u1,N2+3H2
2NH3 (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u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u1和u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 B.同时减小 | C.增大,减小 | D.减小,增大 |
对于:2C4H10(g) + 13O2(g) ="=" 8CO2(g) + 10H2O(l);△H=-5800kJ/mol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5800![]() |
B.该反应的△H与![]() |
C.该式的含义为:25℃、101kPa下,2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800kJ; |
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800kJ/mol。 |
已知反应2A+3B==5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 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2.5 mol•L-1•min-1 | B.1 mol•L-1•min-1 |
C.2 mol•L-1•min-1 | D.3mol•L-1•mi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