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音在空气中的波长为40 m,传播速度为340 m/s,当声波传入另一种介质中时,波长变为60 m,则它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 m/s。
(1)“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实验如下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P拉到位置O。
①从图甲可读得弹簧秤B的示数为N。
②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③图乙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力是(填“F”或“F′”)。
(2)在研究弹力和弹簧的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作为原长。然后竖直悬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记录外力F和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F-x图线如上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在“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记录了小车及其所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若干计数点ABCDEF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
则打点计时器打D点时小车速度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小车的加速度为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物体因绕轴转动而具有的动能叫转动动能,转动动能的大小与物体转动的角速度有关,为了研究砂轮的转动动能Ek与角速度ω的关系,某同学采用了下述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先让砂轮由动力带动匀速旋转,测得其角速度ω,然后让砂轮脱离动力,由于克服转轴间摩擦力做功,砂轮最后停下,测出砂轮脱离动力到停止转动的圈数n,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经实验测得的几组ω和n如下表所示:
ω/rad・s-1 |
0.5 |
1 |
2 |
3 |
4 |
n |
5.0 |
20 |
80 |
180 |
320 |
Ek/J |
另外已测得砂轮转轴的直径为1cm,转轴间的摩擦力为
(1)计算出砂轮每次脱离动力的转动动能,并填入上表中。
(2)由上述数据推导出砂轮转动动能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时,某小组设计双车位移比较法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将两平行轨道并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小车后的刹车线穿过尾端固定板,由安装在后面的刹车系统同时进行控制(未画出刹车系统)。通过改变砝码盘中的砝码来改变拉力大小。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两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因为位移与加速度的关系式为。
(2)已知两车质量均为200g,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结论:。
②该装置中的刹车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来测量电阻Rx的阻值。将电阻箱接入a、b之间,闭合电键。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其阻值不变。依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读出相应电压表的示数U,得到如图2所示的U-R图像。
(1)用待测电阻Rx替换电阻箱,读得电压表示数为2.00V。利用U-R图像可得Rx=_______Ω。
(2)若电路中使用的电源为一组新的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其内阻可忽略不计,根据U-R图像可得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V;滑动变阻器R′此时的阻值为R′=_______Ω。
(3)电池使用较长时间后,电动势可认为不变,但内阻增大。若仍用本实验装置和U-R图像测定某一电阻,则测定结果将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为了消除这一因素造成的影响,现找来一只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换接在a、b之间,则应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并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经过这样调节之后,只要保持滑动变阻器R′阻值不再变化,仍可利用本实验装置,用待测电阻Rx替换定值电阻,利用U-R图像实现对待测电阻Rx的准确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