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马克•格特勒《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心灵的巨大创伤 |
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光学技术 |
C.人们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
D.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
B |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
C |
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 |
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D |
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 |
经济区域化阻碍经济全球化 |
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美国提出了打击“邪恶轴心”的说法。据统计,小布什在319次讲话中,用了1000多次“邪恶”这个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美国全球遏制理论失灵 |
B.中东动荡威胁世界和平 |
C.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 |
D.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 |
如何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 |
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 |
C.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 |
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 |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 |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 |
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 |
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