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雅典,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A.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 B.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
C.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 D.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 B.学术文化的活跃 |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
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 |
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 |
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 |
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
中国秦朝时期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以上材料说明二者
A.对犯罪的界定不同 | B.都依法治国形成法治社会 |
C.立法的出发点不同 | D.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 |
《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